铜镀金四羊驮表,1770年,通高59厘米,面宽36厘米,厚30厘米。钟体铜镀金质,4只山羊驮乐箱立于铜镀金底座上,四羊神态一致。乐箱四面内设舞台场景,其中为欢聚的绅士和淑女。机械装置在箱内布景后。箱顶上饰围栏一周,四角立水晶玻璃柱,正中为一方形化妆盒,盒壁正面镶嵌珐琅画,绘一位女海神立于贝壳上驾驭海兽。盒盖正面有4枚圆形玛瑙装饰,中间设一粉色料石装饰的按钮。盒内有玻璃香水瓶、铜镀金剪刀、镊子等化妆用品。化妆盒盖顶上两个双翼天使捧二针瓶式表,表上挂金属花环链。当钟内机械开动时,音乐响起,乐箱布景内的男女人群起舞。此表既可用作化妆盒,又是报时钟表。乐箱多置于钟下层的后半部,前半部有时是景观。乐箱内有以发条为动力的铜质棘滚,上面有按乐曲音律而排列的小钉。机器开动后,棘滚随之转动,小钉发出悦耳的音乐声。另有乐箱内棘滚直接拨动铜篦子,发出钢琴、风琴声,根据篦子的长短宽窄产生不同的音节。这种装置多用于八音盒上,时代较晚。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纹饰中的“海兽”虽然姿态各异,但均为头部大而圆的动物形象。据考证,海兽其实就是古代的狮子,古人称“狻猊”。《尔雅·释兽》:“狻猊如彪猫,食虎豹。”郭璞注:“即狮子也,出西域。”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后,将狮子等珍贵动物相继引进中国内地,并广设兽圈,供贵族享乐。唐镜图案中的狮子形象由于画域狭小不能细腻地描绘,便采用了粗略的浮雕手法,突出狮子的特点,夸张头部,造型生动。

纹饰中的狮子形象,古籍中在其名前冠以“海”字,其意义并非说它们是海中所产之物,这里的“海”字表达我国古代的一种地域观念,因为这些动物不是本国所有,而是传自西域,故在名称前加“海”字。

文章标签: 乐箱 狮子 珐琅 化妆盒 铜镀金 动物 形象 装置 中国 西域 机械 表面

猜你喜欢

铜镀金月球顶人打钟
铜镀金白瓷花钟
鸟音钟
红棕漆铜镀金六节望远镜
铜镀金转皮球花三人打乐钟
铜镀金山羊驮乐表2
铜镀金镶玛瑙壳怀表
铜镀金四象驮转花钟
铜镀金嵌料石把镜表
铜镀金绿鲨鱼皮天文表
铜镀金四象驮八方转花钟
铜镀金座挂两用表
木楼三角形音乐钟
铜镀金转水法三面人物打乐钟
铜镀金四象驮跑人日历表
铜镀金写字人钟
铜镀金转花翻伞钟
铜镀金转皮球花钟1
0.1238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