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修褉蓝御墨,清乾隆,长16.2厘米,宽8.4厘米,厚2.2厘米。蓝色。正面为“兰亭修禊”图。背面上方有楷书“御墨”两字,中间为楷书“乾隆丁巳年(1737年)制”六字,下方为“兰亭修禊”印一,皆填金。此墨一套共二十六锭,分别为:映日凌云、青藜阁、世掌丝纶、仙居台阁、东林莲社、春华秋实、兰亭修禊、凌烟阁、七香图、冈渎呈祥、众香国、天保九如、黑丹、五凤凰池、五老告河、晓艳寒香、凤佩、凤玦、夔虎玦、夔龙玦、赤璧、清香直节、鱼佩、杂佩、螭虎玦、璜佩。清代内廷御墨的制作均出自御书处“墨作”。乾隆初年,“墨作”曾多次将前朝遗墨分类、配匣庋藏,并将各类破墨销毁重造。乾隆初年,御书处“墨作”,仍沿袭旧制,专门承办内廷御墨的制作。其墨品的制作一方面为古墨新制,另一方面为创新样式,均体现了乾隆朝御墨的制作风格。“兰亭修褉”是指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三月初三日,诗文书法俱善的王羲之与当时的贵庶名流谢安、孙绰等40余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的兰亭相聚,行古时袚褉之礼,即借助溪水的流动,使酒觞顺势而下,觞至人前,必须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觞。聚会后,将众人的诗作集于一处,王羲之援笔写下艺术性与思想性俱佳的、脍炙人口的《兰亭序》。占卜日期。殷人记日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六十干支一轮回。本版第二句卜辞省略了占卜日期。

 天保九如:《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九个如字连用,以祝颂福寿绵长。
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古代的一种佩玉体系。《诗·郑风》有:“知子之来,杂佩以赠之。”其传曰:“杂佩者,珩、璜、琚、瑀、冲牙之类。”古代所称的珩、璜、琚、瑀、冲牙于现代考古发掘中都已发现。这些玉件组成了人身正面悬挂的佩玉系列。杂佩主要流行于汉代以前,考古发掘中已出现多组,这些杂佩的组合形式和组合数量皆不相同。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清代内务府下属机构之一。原名文书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改名御书处。主要负责摹刻、刷拓皇帝御制诗文、法帖手迹,并制造墨、朱墨等用品,下设刻字作、裱作、墨刻作、墨作。由皇帝特简亲王或大臣总理,下有兼管、库掌、匠役等共百余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改归武英殿修书处管理。

文章标签: 兰亭 乾隆 夔纹 御书处 玉器

猜你喜欢

松花江石旭日东升池砚
胡开文八宝奇珍墨
遂初堂印笺宣纸屏
端石流云吐华日随形砚
端石猫蝶砚
胡开文制大富贵亦寿考五色墨
斑竹管玉笋笔
松花江石桃式砚
竹管经天纬地四头笔
五彩长方形瓷暖砚
菊花石祥云龙纹砚
鸡翅木管刻御制诗蔷薇花紫毫笔
兰亭修禊绿御墨
松花江石海水龙纹长方砚
松花江石砚
檀香木彩画福寿笔
宜兴窑紫砂金漆云蝠砚
碧玉凤鸟形砚滴
0.0728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