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色缎绣彩云蓝龙绵甲,清康熙,上衣身长78厘米,肩宽43厘米,下摆宽77厘米;下裳腰围100厘米,高92厘米。清宫旧藏。绵甲由甲衣和围裳上下两部分组成。甲衣双肩各装有缀鎏金龙纹铜版的护肩一个,两腋各系一片云头状护腋,腹部佩一片梯形护腹,即“前挡”,腰间左侧也佩同样的装置,名谓“左挡”。右侧因有箭囊遮挡,则不设这种装置。围裳分为左右二幅,穿时用带子系于腰间。这套绵甲用石青色缎作面料,内絮丝绵,通身钉缀鎏金铜泡钉,以增强绵甲的耐磨和防护性能。在全身各部位还用五彩丝线绣升龙、降龙和正面团龙,间饰祥云、海水、如意、寿石、方胜、古钱、灵芝、珊瑚、铜钟、方戟等纹样,使整套服装既彰显穿着者的至尊与威严,又具极强的装饰性。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图案。在古建筑彩画中多见,常绘于小找头、盒子、柱头、天花、短小木构件的方心等部位。常见的升龙的造型特点是,龙头在上,尾在下,头为侧面,朝向宝珠,四肢两上两下、两左两右,其中一只爪抓住或者抓向宝珠。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图案。在古建筑彩画中多见,常绘于小找头、盒子、柱头、天花、短小木构件的方心等部位。按龙头的朝向,降龙分为正面和侧面两种。以侧面的为例,其特点是龙头在下,尾在上,头为侧面,朝向宝珠,四肢两上两下、两左两右,处于下面的一只爪抓向宝珠。以两个菱形部分叠压相交而构成的纹样,也指用金、银、玉石、丝等材料制作成的这种纹样的饰物。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珊瑚是由生长在海里的一种低级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大量石灰质堆积而成,多呈树枝状,断面有同心层状花纹。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出现,硬度为3.5—4,比重为2.60—2.70。不耐酸碱。珊瑚主要有红、白、绿、紫等颜色,其中以颜色纯正的红珊瑚为上品。
珊瑚质地细腻柔韧坚实,可用来雕刻工艺品或镶嵌首饰,还可入药。在亚洲,珊瑚的主要产地在日本到台湾一线海域,海南岛及西沙群岛亦有出产。
清代,一、二品官员的顶戴都是用红珊瑚制成。

文章标签: 珊瑚 图案 鎏金 彩瓷

猜你喜欢

铁柄鲨鱼皮鞘剸犀剑
銭剣
黒鮫鞘刀剣
清铁背小驽
康熙自来火二号枪
清七星匕
飞虎斧
铁柄鲨鱼皮鞘映月剑
清嘉庆帝行围櫜鞬
四种类型集
剑配件
清金漆钺
镶铜把漆鞘腰刀
鲨鱼皮嵌珠石柄铜边鞘神锋剑
玉嵌料石花柄金桃皮鞘挥霆腰刀
玉嵌料石花柄金桃皮鞘配威腰刀
康熙明黄缎绣平金龙云纹大阅甲
玉嵌料石花柄金桃皮鞘切玉腰刀
0.1375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