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奉天之宝”,清早期,碧玉质,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玺书体。面14厘米见方,通高15.2厘米,纽高11.5厘米。附系黄色绶带。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交泰殿宝谱》记此宝“以章奉若”之用,以示皇帝对上天的尊崇和礼敬。但这只是一种象征,实际上,迄今还未发现钤盖此宝的档案文书,表明此宝极少使用。关于此宝的含义,乾隆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厘定国宝时曾有过如下考辨:“至谓‘皇帝奉天之宝’即传国玺,两郊大祀及圣节宫中告天青词用之,此语尤诞谬。大祀遵古礼,用祝版署名而不用宝。圣节宫中未尝有告天事,或道箓祝厘时一行之,亦不过偶存其教耳,未云命文臣为青词,亦未尝用宝。且此玺孰非世世传守,而专以一宝为传国玺,亦不经。盖缘修《会典》诸臣,无宿学卓识,复未曾请旨取裁,只沿用明时内监所书册档,承伪袭谬,遂至于此。”指出康熙朝和雍正朝《大清会典》对此宝的认识错误及其原因,并最后将其确定为敬天之表征物。乾隆十三年(1748)诏改玺印中的满文本字为满文篆书时,该宝未改刻而保持原貌。皇帝奉天之宝,通高15.2cm,印面14×14cm。碧玉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奉若”之用。

碧玉是新疆和阗软玉中的一个品种,软玉主要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等品种。其中碧玉色如菠菜叶,略有透明感,呈油脂或蜡状光泽。由于所含成分不同,颜色和结构均不如其它软玉均一,色彩淡的呈菜色,色彩深的呈墨绿色,还有斑杂的大环斑状。凡皇帝亲自裁定的事项为钦定。
据《乾隆会典》载,大祀包括圜丘(天坛)、方泽、祈谷、雩祭、太庙、社稷等等祭祀,多为皇帝亲祭。乾隆时,改常雩为大祀。皇帝亲祭时于大祀前斋戒三日,斋戒前一日沐浴,斋戒日不理刑名、不宴会、不听乐、不入内寝、不饮酒、不茹荤、不祭神、不扫墓。每祭用牛、羊、猪等大批祭物并伴有乐舞,仪节隆重而繁琐。亦称“绿章”。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天神的奏章祝文。因用朱笔写于青藤纸上,故名。记载一个朝代官署职掌制度的书。唐代时有《唐六典》,虽为六,实包括中央地方所有官署的体制。明清时改称会典,仍以六部为纲。清又有会典则例与会典并行。书名。简称《清会典》。清官修政书。康熙时初修,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各朝迭加续纂。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成书一百六十二卷;雍正十一年(1733年)成书二百五十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成书一百卷;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成书八十卷;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成书一百卷。采取“以官统事,以事隶官”的写法,以政府机构为纲,系以各种政事。各朝所修《会典》叙事时间相接,汇编清代各官衙的执掌、政令、事例及职官、仪礼等制度,为研究清代典制的重要资料。各书成书时均有殿本。

文章标签: 皇帝 会典 乾隆 碧玉 奉天之宝

猜你喜欢

寿山石“破尘居士”玺
青田石“陈介褀印”
寿山石狮纽“圆明主人”玺
青玉交龙纽“乾清宫宝”
太上皇帝之宝
青玉蹲龙纽“毓庆宫”玺
碧玉交龙纽“古稀天子之宝”
寿山石双螭玦纽“兢兢业业”玺
碧玉交龙纽“避暑山庄”玺
碧玉交龙纽“戒得堂宝”
昇平署木印
白玉盘龙纽“大清受命之宝”
青玉质瑞兽纽“即事多所欣”玺
青玉蹲龙纽“知不足斋”玺
白玉盘龙纽“皇帝尊亲之宝”
铜“广储司印”印
寿山石雕夔龙瓦纽“雍正御笔之宝”
白玉螭纽“众花胜处松千尺”玺
0.1117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