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米有仁父子,世称大米和小米,又称“二米”,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作出过杰出贡献的重要画家

我有元晖古印章,印元刂不忍与诸郎;虎儿笔力能扛鼎,教字元晖断阿间。(《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九。)〖GK-3〗此诗虽为“戏作”,但对有仁的殷殷期望之情跃然纸上,黄氏认为他好来必然能子承父业,在山水画上继承米芾事业而有大成就。后来的事实表明,米有仁果然不孚重望,不仅有继承,而且多有发展。史称“能传家学,作山水清致可掬,略变其父所为,成一家法。烟云变灭、林泉点缀,草草而成,不失天真,意在笔先。正是古人作画妙处”。(《图画宝鉴》卷四《宋·南渡后》。)米有仁与乃父一样,绘画临摹工夫几到乱真地步。同样也有这样一段传闻,说是他有一次向人借得戴松《牛图》,几天后,“以模本易之,而不能辨”。后来真迹主人拿摹本向米有仁请求归还真迹。米氏感到十分奇怪,问他是怎么知道这张画是赝品。客人回答说:“真迹中牛目中有牧童影子,这件作品却没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看来,小米工夫不及大米,观察原画不够细致,让人识破,没得怨。

米有仁画山水,讲究对对象的体悟,即人与自然的贴近与合一,画山水不是简单的笔墨之戏,而是用心去画,“是画之为说,亦‘心画’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山水之“真趣”。他自题《潇湘奇观图卷》云“此卷乃庵上所见,大抵山水奇观,变态万层,多在晨晴晦雨间,世人鲜复如此,余生平熟潇湘奇观,每於观临佳处,辄复得其真趣”。宋人钱闻题其《潇湘白云图》也说:“雨山晴山,画者易状,唯晴欲雨、雨欲霁,宿雾晓烟既泮复合,景物昧昧,时出没於有无间,难状也。此非墨妙天下,意超物表者,断不能到”。都表达的是上述天人合一,画为心声的脱俗意境。

米有仁山水真道今大都佚失。传世真迹仅《潇湘奇观图卷》、《潇湘白云图卷》、《云山得意图卷》、《云山墨戏图卷》、《云山图》等数件而已。 学米字的书家如米有仁、吴琚,之所以形似米字而神采难现,就因为他们不曾学到米芾的笔势.


猜你喜欢

好山无数图
山水卷
潇湘奇观图卷
云山墨戏图
云山图卷
米友仁云山墨戏图卷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
南宋 米友仁 潇湘图卷
南宋米友仁云山图卷
商九老图
五马图
山水图
双雀图
澄心堂帖尺牍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溪山春晓图
十六罗汉图
溪山秋霁图
0.2928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