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籁”琴,南宋,仲尼式,通长121.2厘米,额宽17.6厘米,尾宽13厘米。清宫旧藏。此琴为桐木斫成,通体髹黑漆,鹿角灰胎,漆呈冰纹断。池、沼长方形,金徽,白玉轸足,紫檀岳尾。琴底龙池上方刻填青篆书“清籁”琴名,其下填朱“乾隆御赏”方印。池左右直抵双足刻梁诗正、励宗万、陈邦彦、董邦达、汪由敦、张若霭、裘曰修琴铭,填以五色,七人俱乾隆朝词臣。其琴铭分别为:竹萧萧,松谡谡。鸟调簧,泉漱玉。天籁应宫商,谁能传此曲。静啸抚清弦,希声想涵蓄。臣诗正。元气必清,声发乃肖。太音正希,谁为鼓召。寂然趺坐,莞尔独笑。金徽未张,閟此古调。忽和天倪,韵流万窍。非石钟鸣,非苏门啸。入耳会心,心灯自照。手挥五弦,静领其妙。臣励宗万敬铭。虚斋拂徽轸,吹万起空谷。纤条发长鸣,泠泠袭书屋。天地皆秋声,寒螀杂古木。九秋爽气横,逸响振岩谷。调如笙竽清,幽律警茅屋。心与太古期,萧森动万木。臣邦彦敬铭。金徽玉轸,响彻丝桐。七弦泠泠,六律雍雍。淡而弥远,和而不同。躁心以释,矜气以融。清夜静听,天籁靡穷。臣邦达。空山杳然,声何为来。谁持风轮,一阖一开。臣由敦。竹铿尔,松翳如,泠泠万窍鸣庭除。前者唱于后者喁,出虚之乐惟此夫。臣若蔼。泉凌晨而泻涧,叶向夕以吟风。何事泠泠淅淅,都教并入弦中。臣曰修。池内右刻楷书腹款“严恭远斫”。位于琴底上方的出音孔称“龙池”。梁诗正(1697—1763年),字养仲,号芗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雍正时期探花,官东阁大学士。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文徴明,晚师颜真卿、李邕。有《矢音集》。陈邦彦(1678—1752年),字世南,号春晖,一作春晖老人,又号匏庐,浙江海宁人。陈元龙之侄。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官吏部侍郎。擅长书法,尤工小楷,行、草书出入二王,而得董其昌神髓,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康熙四家”之一。著有《墨庄小稿》等。董邦达(1699—1769年,《桐荫论画》定其卒年为1774年),字孚存,一字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乾隆二年(1733年)授编修,参与编修《石渠宝笈》、《秘殿珠琳》、《西清古鉴》等书。官至礼部尚书。善书画,书法擅长篆隶,颇得古法,山水宗法元人,善用枯笔。有评者谓其可与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并驾。他长年服务于宫廷,为乾隆时期著名的词臣书画家。卒谥文恪。汪由敦(1692—1758年),字师苕,一作师茗,号谨堂,一号松泉,浙江钱塘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以庶吉士迁内阁学士,直上书房。乾隆时期授侍读学士,累迁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端”,赠太子太师。记诵淹博,学问渊深,文辞雅正。善书法,以馆阁体著称于时,金川、准噶尔两役廷谕皆出其手。兼工篆、隶。去世后乾隆皇帝赋诗怀旧,命将其书排次上石,名《时晴斋帖》。张若霭(1713—1746年),字晴岚,安徽桐城人。来自官宦世家,祖父张英、父亲张廷玉均为雍正、乾隆朝大学士。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翰林编修、通政司。工绘山水、花鸟,得王榖祥、周之冕遗意。精于鉴赏,品评皇室所藏,颇有见的,与兄弟张若澄同为乾隆朝重要的词臣画家。
文章标签: 乾隆 书法 进士 金徽 浙江

猜你喜欢

“海月清辉”琴
南宋竹刀
南宋木尺
“万壑松”琴
赵孟頫(松雪)书道德经拓本
宋龟托石砚台
宋砖陶砚
北宋 天圣元宝铜钱
宋鱼形砚
宋代灰陶砚
南宋麻绳残件
宋灰陶板瓦买地券
南宋端平二年胡留墓志铭石碑
宋三足石砚台
“玲珑玉”琴
宋二景表尺
宋铭文铜罄
北宋熙宁十年莲瓣纹瓜棱形铭文铜权
0.1978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