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铜琴,明,仲尼式,通长115.5厘米,额宽17.1厘米,尾宽11.9厘米。清宫旧藏。琴黄铜色。金徽,青玉轸足,正黄琴穗。琴底龙池上方刻小篆“玉泉”琴名。池下刻鎏金篆书琴铭:王孙位将相,侃侃持正义。荣显非所耽,自号幽清士。平生善古琴,雅尚还自治。范铜成兹器,岁月犹亲志。置弦一攫醳,玉泉声尚沸。因忆响泉磬,丰剑今何寄。重人匪重物,万古兴遐思。乾隆庚午仲秋御题。并朱文“几暇临池”印,白文“得佳趣”印。庚午乃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御制诗集》收有此诗,为“题李勉玉泉琴”。琴底龙池内两侧范有阳文款:“唐肃宗丙申年蕤宾月有八日,咸阳乐幽清士李勉捐奉铸造。”系伪款,“唐肃宗丙申年”即“至德丙申”,时李亨方即位,何以有其薨后之“肃宗”庙号,悖谬至于荒唐。位于琴底上方的出音孔称“龙池”。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古琴以宽者为上,窄者为下。形体被人格化,上端突出部分为头,最上近边沿处为额,头下内收部位为项,再宽出处为肩,直下内收部位为腰,最下为尾。琴背面、额两角为护轸,名凫掌,项上横开之浅槽为轸池,7个小孔穿轸绒,上端系弦,下边系轸,上音孔称龙池,下者称凤沼,腰部之中左右各开方孔名足池,用以安足,足为雁足,用以缠弦。琴上紫檀嵌件简称岳尾,横列项上高出琴面者为岳山,岳下平面横木为承露,尾部中间略高出琴面者为龙龈,岳龈架弦便于弹拨,龙龈左右者为焦尾,下者为尾托。琴横陈案上,头左尾右,其外侧安13枚取音标志名徽,徽多用蚌壳制作,金玉者为贵。琴张7弦由外向内渐细,第1弦最粗。琴弦本为丝弦,晚近乃用西乐之钢弦。弦穿出轸绒外之结曰“蝇头”。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腹款“至德丙申”为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是唐安史之乱时肃宗即位改元的第一年。大圣遗音琴是中唐之始制作的第一批宫琴,是区别唐琴时代特点的标准器,具有极重要的文物和学术价值。同时制作的琴尚有两张传世,国内海外各一。此琴为清宫旧藏,逊清帝出宫前久藏于养心殿南库,因屋漏,琴面满积一层坚厚的泥渍,如漆皮脱落状,岳山亦伤残,故清室善后委员会以“破琴一张”载入《点查报告》。1947年经王世襄先生发现,并鉴定为唐琴。又经古琴家管平湖精心修理,恢复了漆色、断纹与金徽的原貌,遂成为传世唐琴中较完整的一件。

新嗣皇帝为已逝皇帝所上牌位之号称庙号,一般开国之帝称“祖”,后世有德之帝称“宗”。

文章标签: 龙池 唐琴 琴面

猜你喜欢

明代玛瑙雕瓜果松鼠纹带饰
明代紫石砚
黄花梨木椅
仲尼式古琴
明四棱形骨镞
明代紫石砚
刷架或诗架
“龙门风雨”琴
古琴
黄花梨木翘头案
明文征明画云山图并自书五言律诗 成扇
贴金木雕缠枝牡丹纹带牌
金銀平文琴(模造)
黄花梨木方凳
杯子
明徐贲狮子林图 册 指柏轩
黄花梨木梳妆台
明代鎏金铜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