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碧山水图》轴,南宋,沈子蕃织款,缂丝,高88.5厘米,宽37厘米。

此图轴采用了织绣中的多种技法,以“渗和戗”、“长短戗”缂成山纹,以“构缂”法织出轮廓勾边线,以“平缂”用于所有的平涂色块,以“子母经”用于缂织文字和图章。此外,在山、云、水等处局部还以淡彩渲染,使景物阴阳远近,层次分明。

此件图轴缂丝运梭如运笔,不失分毫,线条勾勒有力,设色明丽天成。它再现了江南大自然空灵开旷的情趣,又具有笔墨山水画所不能具有的工艺质感之美。是沈氏缂丝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是珍贵的文物。沈子蕃(生卒年不详),南宋缂丝名匠,以摹缂名人书画著称于世,其作品丝纹匀细,工丽典雅,配色古朴,神韵生动。现存作品有《缂丝梅鹊图轴》、《缂丝青碧山水图》、《缂丝秋山诗意图》等,无不精妙绝伦。

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其历史悠久,起源不晚于公元7世纪,流行于隋唐,繁盛于宋代。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只乃至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用平戗、搭梭、长短戗、木梳戗、环缂(音刻)、掼缂、双子母经、绕、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织物表面只显彩色的纬纹和单色的地纬,正反两面花纹和色彩一致。由于采用局部回纬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即花纹与素地及色与色之间呈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缂丝,又名刻丝、克丝、刻色等。

宋代缂丝大都摹缂名家书画,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南宋时以淞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明清时除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缂丝戗色技法之一。即在花纹由深至浅的晕色中,利用缂丝线条伸展的长短变化,使深色纬与浅色纬相互交插,从而得到自然晕色的效果,至今仍延用。缂丝技法之一,又称构(勾)边。在纹样的边缘部位,以区别于主体纹样色彩的另一种色线缂出明显的边界或轮廓线,具有分别色彩层次和划分纹样之间界线的作用。即在纹样边缘用另一种彩色纬线缂出勾边线,使花纹界线更加清晰。依照图案色彩的变化要求,顺经纬之理进行平纹交织。

子母经,亦是缂织技法之一。此种缂织技法,是在经线上适当的部位拴

上一根细丝(称子径)然后在两根经线上织纬线,此种缂识方法用识印章、

文字时遇到垂直线时采用。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文章标签: 缂丝 技法

猜你喜欢

教审帖
沙汀烟树图
冊頁 24张
砥柱铭卷
窠石平远图
朝阳图
寒雀图卷
山水图
柳塘牧马图
风雨牧归图
水墨写生图
西岳降灵图卷
鸡雏待饲图
双松图歌卷楷书纸本
雪江归棹图
五龙图卷
维摩居士像
溪山雪意图
0.1430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