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绣竹林七贤图轴,清康熙,纵130厘米,横44厘米。清宫旧藏。此图轴在米色绫地上施五彩绣。图绣涓涓小溪旁,7位士人或弈棋,或扶竹观棋,或席地闲谈,或相见寒暄,一派超脱世俗、隐逸闲适的意境,画面清新淡雅。此图题材套用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故事,画面正上方墨书“千竿脩竹尘氛静,七士诗书逸兴賖”,并绣朱章“露香园”圆印和“青碧斋”方印二方。此图轴绣、画结合,其中人物、树木、竹子、水、字等皆为绣成,而山石是画的,只绣其轮廓,太湖石则全为墨笔画成,此种绣画搭配是清代顾绣惯用的手法。此图是清代顾绣的典型之作。起源于明代松江(今上海)人顾名世之家,故名。顾名世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官至尚宝司丞,晚年曾在上海九亩地筑园,筑园时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故园名“露香园”,顾家刺绣称“露香园顾绣”、“顾氏露香园绣”,或简称“露香园绣”、“顾绣”。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我国传统吉祥纹样之一。太湖石为产于太湖区域的多孔而玲珑剔透的石头,在古代工艺美术品中常被作为装饰纹样,寓意长寿,亦称寿石。

太湖,在江苏吴县西南,跨江苏、浙江二省,景色优美,湖中小山甚多,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国文人山水画家经常表现的题材。

文章标签: 彩瓷 香园

猜你喜欢

花卉山水-12
秋林观泉图卷
山水扇面
荷花图
桃园图
断桥残雪图
白缎地广绣三阳开泰挂
牡丹
花鸟立轴
山水圖纸本
花鸟
无量寿佛图
双骏图
长林逍遥图
梅竹春音图
百鹊图卷
句古双栖图
青山卞居轴
0.0995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