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丝宝典福书册,清乾隆,纵29厘米,横30厘米。清宫旧藏。此册16开,缂织和刺绣朱、白文印章凡120方,每方印文均配以黑色丝线缂织的楷书释文,而每印的印文中均有“福”字。其中白文印均为缂织,运用齐缂和搭梭技法,朱文印绝大部分为刺绣,均用切针技法。印章形状丰富多样,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葫芦形、外方内圆形、外圆内方形、双钱形、不规则形等。印文字数4字至13字不等,以7字为最多。首开缂黑色“宝典福书”四字,末开缂隶书题“万寿八旬大庆乾隆庚戌元旦臣胡季堂恭进”,缂“臣胡季堂”和“敬摹”印,钤“宝蕴楼藏”印。“庚戌”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时值乾隆帝八旬万寿节,和珅、金简等大臣向乾隆帝进献了用寿山石和青田石制作的“宝典福书”印章各一套作为寿礼,分别为120枚和60枚。这套缂丝宝典福书册即摹缂120枚寿山石“宝典福书”印章,由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胡季堂恭进。朱启钤《清内府藏刻丝书画录》著录。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其历史悠久,起源不晚于公元7世纪,流行于隋唐,繁盛于宋代。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只乃至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用平戗、搭梭、长短戗、木梳戗、环缂(音刻)、掼缂、双子母经、绕、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织物表面只显彩色的纬纹和单色的地纬,正反两面花纹和色彩一致。由于采用局部回纬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即花纹与素地及色与色之间呈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缂丝,又名刻丝、克丝、刻色等。

宋代缂丝大都摹缂名家书画,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南宋时以淞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明清时除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当两种彩色纬线缂织到交界处而遇垂直线时,由于纬线非通梭而是断纬,故会留下过长的裂口,为避免此种现象,每隔一定距离相互搭绕一针,称搭梭。苏绣针法之一。绣时从纹样的一端开始,一针紧接一针,后一针须回入前一针原眼,每一针均成卵粒状,绣成的线条即如卵粒或细珠般有顺序地排列而成。此为刺绣中针脚最短、用线较粗的一种针法,适宜表现印章文字或昆虫翅翼的轮廓等。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1911年清逊帝溥仪退位后居住于紫禁城内廷,外朝由北洋政府接管。1914年2月4日成立了古物陈列所,所址设在紫禁城外朝部分。此前,当时的内务部与逊清皇室将盛京(沈阳)故宫、热河(承德)离宫两处所藏宝器20余万件运至紫禁城,然文物存放之地尚未解决。时内务部与外交部协商批准从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拨出20余万元建文物库房,其基址选定在原咸安宫基础上。当年6月开工,历时一年,于1915年6月正式建成,交付使用,这是中国近代建成的第一座专门用于文物保藏的大型库房。库房为两层楼西洋式建筑,其中所藏集历代古物之萃,青铜、书画、陶瓷、金玉,至珍且奇,因定名曰“宝蕴楼”。1947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宝蕴楼所藏文物遂逐步移出。皇帝的诞辰日称为万寿节,取万寿无疆之义。为皇帝祝寿,是清宫中重要的典礼活动。万寿节当日,皇帝御殿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及贡献的礼物。万寿节期间禁止屠宰,前后数日不理刑名,文武百官还要按制穿蟒袍补服。


和珅(1750--1799年),姓钮祜禄,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人。由于精明敏捷,颇得乾隆帝赏识,官职累迁,由御前三等侍卫而至户部侍郎,再至户部、兵部、吏部尚书,理藩院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四库馆正总裁等,在军机大臣任上二十余年。乾隆帝晚年倚为心腹。他专擅弄权,贪污极巨。乾隆帝死后,嘉庆皇帝即以二十大罪赐其死,抄家所获巨资充公。其时竟有“和坤跌倒,嘉庆吃饱”之民谣。金简(1724年—1794年),汉人,祖籍辽宁沈阳人。自幼随父从军,其妹为乾隆皇帝贵妃,后赐姓金佳氏,改入满洲正黄旗。初隶内务府汉军,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授总管内府大臣兼武英殿修书处事,充《四库全书》副总裁专司考核督修,其间著有《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促进了我国印刷事业的发展。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卒,谥“勤恪”。

叶腊石之一种,产于福建福州市郊寿山,因名寿山石。质地细腻,色彩丰富,其中以各种透明或半透明的冻石品质为高。寿山石是雕刻和治印的优良材料。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周礼》官名,掌管王室库藏。清代内务府简称“内府”,管理皇家事务。清代中央修纂图籍的管理机构——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管辖,故武英殿刊刻的书籍或翰林编修们缮写刊刻的图书习惯上称为内府刻本或内府写本。

猜你喜欢

光绪十三年铜版刊本镜影箫声初集一册
乾隆四十九年刊本兰亭、续考共四册
乾隆二十八本梅花喜神谱卷下一册(缺本)
芥子园画传
缂丝御制新乐府诗册
清孝端文皇后谥册
嘉庆十一年刊本画继一册
嘉庆刊本梅花喜神谱一册
石朱斋的页面
石朱斋的页面
石朱斋的页面
乾隆二十八年刊本南阜山人诗集二册
咸丰六年刊本于越先贤像传赞四册
康熙三十四年刊本名山图残本一册
石朱斋的页面
石朱斋的页面
石朱斋的页面
石朱斋的页面
0.1340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