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镀金赤道式日晷,18世纪,英国制造,地平盘边长25厘米。清宫旧藏。

铜镀金赤道式日晷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方形地平盘,盘四隅施螺拄,以调节水平。两直边设二水准管,以定水平面。紧邻螺拄的四抱角镌刻花纹。盘中心设带玻璃罩的罗盘仪,沿罗盘外缘刻周天360度,镌英文“JAN、FEB、MAR”等1至12月名称。玻璃罩内沿周圈刻360o。地平盘中心(也即罗盘中心的上面)设纬度弧,以承接时刻盘,纬度弧刻90o。上层为圆环式时刻盘,盘面镌时刻线与计时的罗马数字。时刻盘直径处设有大指时针,一端镌刻英文“Hour”(小时)。指时针上半部出一直表,直表竖向刻中线。时刻盘顶端附有小圆分时盘,盘边缘刻分时线及计时的阿拉伯数字,盘中心有分时针。分时盘直径处设一半圆形立环,环中心有透光孔。

利用此日晷求测时刻时,先用指南针、水平管及螺拄定南北方向和水平,依测时所在地的地理纬度将大圆时刻盘固定在纬度弧相应的度数上,再旋转大指时针,此时大指时针带动直表、分时盘的指针旋转,当分时盘上半圆立环中透光孔内的日影与直表中线重合时,视大指时针所指即知时刻;视分时针所指即知分时。此外还可以利用地平盘内的罗盘仪求测方位角。

这件日晷的特点是:在设计上采用了齿轮转动的原理,在时刻盘与分时盘之间用齿轮衔接,在操作中大指时针可带动直表、分时针协调有序地转动,有效地减少了繁琐的手工操作。同时,日晷特设分时盘,测得时刻的同时还兼得分时,测时者能得到更精确的时间。日晷不仅可测时间,还可以测方位角,这表明西方18世纪制作的金属日晷进入了由单一计时功能向多功能--测时与测地融合为一体--的发展阶段。天球或地球上,连接距离两极90°之点所形成的大圈称赤道,包含地球中心和地球赤道的平面和天球所交成的大圈,就是天球的赤道。

日晷按其装置原理分为赤道式与地平式两种,用赤道原理装置的日晷称为赤道式日晷,其制作要点是须具备时刻盘、纬度弧及晷针。操作时要求时刻盘与地球赤道面相平行,晷针与地轴方向一致,晷针在晷盘上投下的日影才是所求的时刻。又称地台。明清皇宫宫殿中高于地面的木台,其上放置宝座及陈设品。通常是指仪器上的底盘,其上四周标有刻度,在使用上需与地平面相平行。地平盘根据需要可设计成圆形、方形、八角形等多种样式,有的还附有指南针或罗盘仪等。地平盘是便携式计时器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亦称指南针。测定方向的仪器。把磁针装置在圆盘中央,盘上刻着度数和方位。标有地理纬度的表,形如弧,故名纬度弧。标有90度的纬度弧通常称象限弧,而标有60度的纬度弧又称纪限弧。地平经圈(通过天顶垂直于地平的大圈)和子午圈所构成的角称作地平经度或方位角。一般从正南向东或向西计算,西为正,东为负。

文章标签: 时刻 赤道 中心 方位 时针 大指 特点 纬度 罗盘仪 指南针

猜你喜欢

石楳款锡壶
铜青金石柱纽“慈禧太后御笔之宝”
铜鎏金缠枝牡丹手炉
薛晋侯百子大镜
铜镀金月象演示仪2
狮子
微型花瓶
鎏金錾花爵
铜蚰龙耳圈足炉3
地平经纬赤道日晷仪
分层盒子
带盖的茶壶
簠式炉
铜镀金提环赤道公晷仪
五子登科铜镜
兽耳八卦铜壶滴漏
绿皮包铜镀金花火镰
仙阁人物多宝镜
0.3132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