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王蒙西郊草堂图轴,元代王蒙书画作品,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赏析

图中绘秋天平远景色。近岸草堂、竹篱掩映于树丛之中,岸边系舟,主人与妻子在屋中各行其是。院后湖面空阔,水波不兴,仅露一段岸角丛树,远山一带,渐远渐淡,没入天际。构图、用笔均较简洁,表现出了江南水乡秋季明净寥落的景色特征。

深秋茂密的林阴下有茅舍数座,一老翁坐室内案旁读书,旁屋内二仕女侍读。门前清溪潺潺,小船停泊。屋后平湖汀渚,一叶轻舟载客行于湖心,打破了画面的沉寂。远方群山烟林,意境清幽。全图笔墨工细秀逸,构图新颖,为王蒙山水画优秀之作。

画幅左上自识“黄鹤山人王蒙叔明为写西郊草堂图”,下钤“黄鹤山人”白文方印。该幅远钤有“蕉林居士”、“泽山珍藏”、“筠阴居士”等鉴藏印多方。曾经清梁清标等收藏。《吴氏书画记》著录。 [1] 

画家生平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山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元末,他做过“理问”、“长吏”一类的小官,后来因为“遇乱”(指爆发农民起义),弃官隐居黄鹤山多年。

元末官理问,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临平镇)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初王蒙出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因胡维庸案牵累,死于狱中。

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他创造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他的独特风格,表现在“元气磅礴”、用笔熟练、“纵横离奇,莫辨端倪”。 [2]


文章标签: 王蒙 黄鹤山 山水画

猜你喜欢

青卞隐居图
东山草堂
葛稚川移居图
关山萧寺图
具区林屋图
秋山草堂图
太白山图
太白山图卷
太白山图卷一版
幽谷先春圖
山水图
中山图
竹石图(宋元集绘册)
五家合绘卷
松石图
山奕候约图
松石图
大豆图
0.0883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