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刻山水笔筒,明,高13.5厘米,筒径10.6厘米。

笔筒圆体,口壁厚而足壁薄,后嵌底。器身表面阴刻山林溪岸景色,并填涂黑色。构图完整,徐徐铺展,人无面目,室无窗棂,似逸笔草草,却深合画理。刻线短促有力,下刀爽利快捷又不失表现力,颇有枯笔皴擦的效果,风格雅洁脱俗,为同时期牙雕笔筒中不多见之佳作。上部阴刻行书题句:

山色巍峨丹碧鲜,结为寒气融为泉。

生平游迹遍吴楚,好山过眼心悬悬。

偶然笔写气象千,林木深深在眼前。

幽秀寄庐无人迹,看山终日如坐禅。

当门老松藏古拙,青溪白石皆云填。

案头留别笔墨缘,祝君之颜如同年。

并“乙卯春三月往清华,道经旧友。至村前,苍松古柏,深涧西流,野草奇花,为高人隐寄。行于庄内,茅屋数间,琴童一二,询其主人,言言在室,随拜仿而获面。相别多年,今幸握晤。忽见案头立一文俱,颇为古雅,未作文字,信手挥成,未得深趣,留为志,老道兄存记也。墨井道人渔山吴历。”前有“墨井”引首章,后有“渔”、“山”印。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品种。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心经二百六十八,足该三藏之全文。

书惟贝多罗始称,金粟亦惟祖蔡伦。

贝多罗既不可得,粤东菩提犹其邻。

竺僧智药持种至,植之虞苑传虞翻。

授偈百十七年后,菩萨于此示肉身。(注:应为百七十)

六祖祝发果其下,风幡不动堂犹存。

树历千载叶万亿,谓非佛力谁缘因。

般若波罗书既竟,得毋见布而疑黂。

以菩提叶制为小笺,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成是什,即书经后,同日御笔又识。”即曲阳黄山白石,色泽光洁,纹理细腻,俗称汉白玉或白大理石,在造像记中则名为玉石或白玉石。迟至北魏晚期,人们已经规模化开采利用,延绵至今。

吴历(1632—1718年),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等,江苏常熟(今属江苏省)人。少年时遭遇明亡,信奉佛教,后转为信奉基督教。曾赴澳门,并受洗礼,教名西满·沙勿略(Simon·Xareris),并学习西文。原计划去欧洲,因故未果,后回内地,在上海、嘉定、苏州一带传教,卒后葬于上海南门外耶稣会墓地。早年学画于王鉴、王时敏,后接触西方文化,这对其山水画风的形成有潜在影响。喜用干笔焦墨,笔墨细腻,注重画面的纵深感,并略微注意到透视法的运用。吴历以其独到的艺术风貌与“四王”、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大家”。据《竹人续录》等史料载,吴氏兼擅刻竹,风格缜密,深受嘉定派影响。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

猜你喜欢

舟越間道
seal_figure_block_architecture
犀角雕过枝花蝶纹杯
沈大生深浮雕庭园读书图竹笔筒
嘉靖款象牙尺
象牙雕凤凰牡丹纹笔筒
犀角雕松树纹杯
象牙雕山水人物图笔筒
用旋钮形状的轮子密封
在松树下坐着的学者形式的句柄杯_Cup with Handle in the Form of a Scholar Seated Beneath a Pine Tree 35926
犀角雕桃式杯
婦人小児牙彫像
犀角雕螭竹灵芝纹杯
象牙雕玉兰花杯
雕刻图
透雕蟠龙花卉犀角杯
尤侃犀角雕松荫高士杯
尤通犀角槎杯
0.1437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