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篆书题款“乙巳秋中”和署名“吴俊卿”可知,此图为吴昌硕62岁(1905年)创作的作品。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画家的绘画风格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藏品介绍

人到了花甲之年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呈现出一些老相。尤其是年逾花甲的画家的视力和腕力大不如前,因此其绘画的笔性很可能呈现出一些孱弱迟滞之态。不过,对于自称“三十始学诗,五十始学画”的吴昌硕来说,却是个例外。对此,我们从他的《红蓼墨荷图》中能感觉出来。从丰满的构图和水墨淋漓、色酣笔沉的笔墨来看,此作像是吴昌硕壮年之作,不像他晚年那劲健老辣的作品。 [1] 

作品赏析

《红蓼墨荷图》轴中,墨荷或丰满、或娇嫩,穿插揖让、生动活泼,衬托出画面左侧粉红荷花的娇艳和红蓼直冲画外的茁壮长势,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吴昌硕此画在用墨上富有变化,如右侧的墨荷虽浓淡对比明显,但却过渡自然、妥帖;在用笔上,引篆入画,笔笔写出,意兴酣畅,纵笔挥洒而又沉稳到位,毫无轻浮感;在用色上,艳而不俗,既大气又不躁气,既丰富又静穆,既斑斓又浑厚。画面右侧上方,大篆书体的题跋为画面增添了几许古朴、苍茂的气息。

吴昌硕在《为诺上人画荷赋长句》中写道:“墨池点破秋冥冥,苦铁画气不画形。人言画法苦瓜似,挂壁恍背莓苔屏。”由此可知,他作画的理念是“画气不画形”。这幅以篆籀之法绘出的《红蓼墨荷图》正体现了他的创作理念。创作此画时,他不拘泥于物象的“形”,而是任凭自己的主观情绪挥洒笔墨。观此画,疏密相间、浓淡相宜的荷叶与娇艳美丽的荷花、红蓼顾盼呼应。画家仅用寥寥几笔,就将荷叶、荷花、红蓼描绘得富有神韵。此画虽不以“形似”取胜,但笔墨间所散发的气息,让人有如置身于盛夏荷塘的清凉世界中。可以说,吴昌硕的绘画达到了写意画的最高境界——“不似之似”。 [1] 

画家简介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70岁后以字行。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


文章标签: 吴昌硕 红蓼

猜你喜欢

吴俊卿荔枝图扇页
清 吴俊卿 红梅图轴
清 吴俊卿 设色菊花轴
吴俊卿牡丹水仙屏轴
吴俊卿花卉卷
吴俊卿群仙祝寿图轴
吴俊卿苦瓜图轴
吴俊卿玉兰图轴
吴俊卿紫藤图轴
月曼清游图册
得趣在人册13开
阿弥陀佛
山水册页
敢荔图
花鸟
上塞锦林图
花卉山水-12
三希堂记意图
0.0749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