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胎掐丝珐琅狮戏球海马纹碗,明中期,御用监制造,高10厘米,口径22.2厘米,足径9.1厘米。清宫旧藏。

碗圆形,直口微撇,敛腹,圈足。足内镀金,足外缘阴刻楷书“景泰年制”四字款。碗的内外口沿处均饰锦纹。内壁下部饰绿色海浪,上有黄、白、红、深蓝、浅黄、墨绿色海马各一只。外壁以浅蓝色珐琅釉为地,饰六只不同颜色的狮子,舞红色飘带作戏球状。

明中期以后,掐丝珐琅器的图案装饰逐渐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题材日趋丰富多样化。缠枝莲花纹虽仍是主要装饰,但同时各种瑞兽纹样也普遍出现在珐琅器的纹饰上。布局风格则日渐繁缛。此件狮戏球海马纹碗内外壁均以动物为主题纹饰,对动物的动作形态把握得比较准确,是明中期一件烧制较成功的掐丝珐琅器。其足内款识系伪款。俗称“景泰蓝”。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我国传统吉祥纹样之一。一般以雄狮构成,身系绸带,作互相戏球状。

工艺美术品图案中所谓的海马不是生物学上的称谓,而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马,可在海浪中奔跑如飞,身上往往带有火焰,是驱除邪恶和展现吉祥的象征。

官署名,明清宦官衙门。明初置,设令、丞等官,为二十四衙门之一。后来迭经变易,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改设掌印太监1员,下设里外监把总2员及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掌管造办御用围屏、床榻等木器及紫檀、象牙、乌木、螺钿等玩器。所属仁智殿有掌殿监工1员,掌管武英殿中书承旨所写书籍画扇。清代沿置。清顺治十年(1653年),其为十三衙门之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裁废。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莲花作为佛教的标志之一,象征纯洁,缠枝因枝蔓连绵不断,具生生不息之意。缠枝莲花纹是寓意吉祥的传统装饰纹样。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文章标签: 珐琅器 海马 中国 装饰

猜你喜欢

掐丝珐琅栀子花纹蜡台
宣德款掐丝珐琅缠枝花卉纹盏托
掐丝珐琅甪端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梅瓶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朝冠耳三足炉
万历款掐丝珐琅花卉纹烛台
掐丝珐琅龙凤纹高足碗
景泰款掐丝珐琅勾莲纹象足盖炉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炉
景泰款掐丝珐琅勾莲纹夔耳瓶
掐丝珐琅勾莲纹朝冠耳象足盖炉
掐丝珐琅瓜果纹盒
掐丝珐琅菊花纹螭耳熏炉
掐丝珐琅缠枝花纹盏托
景泰款掐丝珐琅勾莲纹长颈撇口瓶
掐丝珐琅八宝纹长方熏炉
掐丝珐琅勾莲纹盖炉
掐丝珐琅三狮戏球纹鼎式炉
0.1198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