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玻璃渣斗,高8.7厘米,口径7.7厘米。清宫旧藏。

渣斗口呈喇叭状,鼓腹,平底。通体由透明绿色玻璃磨制而成,饰有连续的六角形装饰。

渣斗即为吐盂,是宫中生活用品之一,其质地多为瓷器、铜器和珐琅器,而玻璃制的渣斗则十分少见。此渣斗玻璃质地纯净,透明度极佳,所磨制的几何纹样近似于现代风格,有立体效果。此为清乾隆时期的精品,乾隆朝之后,玻璃磨制的工艺水平有所下降。渣斗,又名奓(音乍)斗,造型来源于瓷器,或可溯源至商周时期的青铜觚。其特点是侈口,高颈,鼓腹,短足,口径可与腹径相等或稍大,颈的高度约占全器的二分之一。当奓斗作为实用器使用时,其功能相当于唾盂。玻璃奓斗只有清代才有,并且流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嘉庆以后虽有,但品质已差得远了。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青铜器上的几何纹饰是一些点、线、圈、角的集合。几何纹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纹饰。几何纹亦是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形式,在春秋战国之际用作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

文章标签: 玻璃 珐琅 珐琅器

猜你喜欢

缠丝玻璃瓶
瓶子
白地套蓝玻璃缠枝花卉纹朝冠耳炉
金星玻璃天鸡式水盂
黄玻璃桔瓣式渣斗
串玻璃珠凤冠
搅玻璃瓶
白玻璃水丞
黄套红玻璃荷花纹缸
琉璃瓦当、滴水、筒瓦残片九件
透明玻璃套蓝料鱼乐图鼻烟壶
蓝套绿玻璃螭纹水丞
蓝料花草蝴蝶纹杯
碗与开花的藤和八个佛教符号_Bowl with Blossoming Vines and the Eight Buddhist Symbols 18235
清粉红玻璃冰纹缸
清绿玻璃描金花餐具(一套)
有动物面具把柄和食人魔面具的古老瓶子_Archaistic Jar with Animal Mask Handles and Ogre Masks 21084
瓶子
0.1686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