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男女拥抱像,东汉,高51.5厘米,宽43厘米。男女各一人。男子头戴冠,右臂环女子肩,右手搭女子右乳。女子左手搭于男子左肩上。两人并坐相拥,作接吻状。此墓为夫妻合葬双室墓,男女相拥接吻是墓主人夫妻生活的表现。这类被称为“秘戏图”的形象在山东画像石与四川泸州陶俑中屡有出现,是祈求夫妻恩爱、生死与共,还是祈求多子多孙、香火绵延,或者含有其他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此男女拥抱像原置放于四川彭山砦子山550号墓墓门第三层门楣上。墓葬是在1941年由“川康古迹考察团”发掘的。拥抱像的发现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也使得发掘者感到了不安。按照通常的惯例,它将被原地保存,但当时来观看者众多,周围田地的麦苗都被严重踩踏,引起了地主的不满;维护伦理道德的人们也意欲毁坏这“有伤风化”的不雅之物。迫于无奈,吴金鼎不得不写信给时任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组长的李济,提出将图像凿下的建议。李济同意了这一建议。经考古学家与石匠的共同努力,这件拥抱像终于被完整无损地切割下来,移运到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库房保存。抗战胜利后运至南京博物院,后移交北京故宫博物院。1940年,当时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由云南昆明迁往四川南溪县李庄。两单位联合成立“川康古迹考察团”,开始对四川、西康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考察团的规划决策者是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吴金鼎任团长,负责具体工作计划和考古现场主持。“川康古迹考察团”原拟在四川进行六个区域的考古发掘工作,其中彭山、金堂、灌县被规划为第二区。受条件、环境的限制,实际考古发掘只在第二区进行。1941至1942年,考察团成员吴金鼎、夏鼐、曾昭燏、高去寻、陈明达、王介忱等先后在四川彭山寂照庵、石龙沟、丁家坡、王家沱、豆芽坊沟、砦子山等处发掘崖墓77座,砖室墓2座。发掘品大部分为陶俑、陶器。其后“川康古迹考察团”又发掘了牧马山等处,至1942年12月工作全部结束。文物出土后即运往南溪县李庄保存整理,整理工作由曾昭燏负责。这批文物在抗战胜利后被运往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前身)。1991年《四川彭山汉代崖墓》考古报告正式出版。李济(1896--1979年),字济之,湖北钟祥人。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堂,随后赴美国麻省克拉克大学、哈佛大学学习心理学、人类学,获博士学位。归国后开始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工作。1926年发掘的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为中国学者第一次主持的科学考古发掘,其对殷墟的发掘则奠定了中国考古学在世界考古学界的地位。李济曾任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1949年以后任台湾大学教授,创办了考古人类学系,为中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主要著作有:《殷墟器物甲编:陶器》、《西阴村史前遗址》、《李济考古学论文集》、《中国民族的起源》(英文)、《中国文明的起源》(英文)、《安阳》(英文)。考古学属于社会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在各种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故宫博物院:

欣闻贵院网站即将开通,我谨代表南京博物院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国的文博事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博物馆事业更是开始了大踏步的向前发展,肩负起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爱国主义、普及科学技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任。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博物馆也将借助这一现代化的手段而翻开崭新的发展篇章。时值新世纪的开端,贵院网站的揭幕和其他博物馆网站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博物馆事业开始步入了信息时代。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藏品的保管和研究、文物保护、展示等手段都将出现根本性的转变;博物馆局域网接入国际互联网后,将带入大量的文物资源,由此将促生大量的虚拟博物馆,使博物馆真正地走入千家万户。因此我们有理由展望信息技术为博物馆带来的美好前景。

最后,我衷心祝愿故宫博物院网站欣欣向荣,成为我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楷模!

恭祝

安祈

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

2001年7月12日

文章标签: 考古 四川 博物馆 李济 工作 考察团 发掘 彭山 中国 吴金鼎 川康

猜你喜欢

飞人骑兽方砖
东汉拜谒求药画像石
郭仲理墓门楣画像石
门吏图门柱画像石2
“十字穿环”画像石
画像石
空心画像砖
郭季妃墓门扉画像石
武士空心砖
郭季妃墓门扉画像石2
盘鼓舞弄丸图门柱画像石
神兽玉兔捣药图门楣画像石
朱雀铺首纹门扉画像石2
东汉祭祀图画像石
鸟兽虎纹画像石
圆龙与龙的设计
门吏图门柱画像石
郭仲理墓门扉画像石
0.1265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