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黄釉文吏俑,隋,高58.4厘米,宽18厘米。文吏俑头戴冠,细眼略向下垂,蒜头鼻,唇上蓄八字胡,颌下蓄须。上身穿右衽宽袖衣,下着裳,双手拱于胸前,足下为圆形立板。隋唐时期的文吏俑多为器宇轩昂之态,此种形象尚属少见。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各朝多有烧造。以“黄”与“皇”谐音,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然后施黄釉,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其釉面光洁,釉色浅淡娇嫩。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其呈色几无差异,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