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彩绘胡人俑,唐,高37.5厘米,宽14厘米。胡人头戴幞头,身穿翻领大衣,足登长靴。粗眉大眼,双睛凸出,满鬓胡须。大衣右袖脱下,缠绕于腰中,露出半臂,半臂彩绘。幞头、胡须、靴子皆绘成黑色。此俑特别注重人物面部的刻划,夸张的手法恰好突出了西域胡人的生动形象。“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洛阳伽蓝记·城南》载:“狮子者,波斯国胡王所献也。”一种头巾,起始于北周武帝(公元6世纪中)。即将头巾裁出四脚,就头裹之,称“幞头”,又名“折上巾”、“软裹”,盖取便于武事。至唐时,两带以系巾,两带垂以为饰,所垂工脚,或圆或阔,用丝弦为骨,稍翘起,成为硬脚。至唐末僖宗(公元九世纪)时,又出现了硬胎的帽围,即用木围头,以纸绢为衬,以铜铁为骨,就其上制成而戴之,取其缓急之便,不须对镜系裹,称为“军容头”。以后二脚的形状变化更多,五代多二脚上翘,称“朝天幞头”,宋代以后又出现弓脚幞头、卷脚幞头、展脚幞头、交脚幞头等形式。历代幞头的演变形状也成为鉴定绘画时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种衣服样式。最早可能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于唐朝,后逐渐衰落。有关半臂,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一般认为半臂与半袖意义相同,男女通用。也有人认为半臂为男子服饰。半臂多为锦制,成都是其生产制作的中心。

文章标签: 幞头 半臂 世纪

猜你喜欢

陶黄釉彩绘男俑
三彩天王俑
三彩天王俑2
陶彩绘持腰鼓女俑2
陶彩绘女舞俑2
陶驯马郎俑
陶彩绘舞马2
陶彩绘骑马俑
三彩骆驼2
石狮
陶昆仑奴俑
陶骆驼2
陶画彩男立俑
石佛像
三彩马3
武士图砖
老君石像
三彩马4
0.0788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