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楷,生于1150年,父亲梁端,祖父梁扬祖,曾祖梁子美皆为宋朝大臣。东平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南宋画家。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画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梁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八高僧故事图卷》等,但以《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


个人简介

梁楷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这是最高级的宫廷画师,皇帝曾特别赐给金带,这是种画院最高的荣誉,但梁楷却不接受,把金带挂在院中,飘然而去 ,完全不想受制于他人。

梁楷是南宋东平人。宁宗嘉泰间(公元1201~1204)曾为画院待诏,后因厌恶画院规矩的羁绊,将金带悬壁,离职而去。生活放纵,号称“梁疯子”。师贾师古(贾以学吴道子著称),又远远超过老师。据清代官修的《佩文斋书画谱》《石渠宝笈》以及厉鹗汇集的《南宋画录》统计,梁楷留下来的作品不下几十件,但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只有十件左右了,而且大都不在国内了。据著录的梁楷作品的题材,多表现佛道、鬼神、古代的高人逸士,如《右军书扇》《羲之观鹅》《黄庭经换鹅》《渊明像》《钏馗像》《寒山拾得》《参禅图》《田乐图》《庄生梦蝶》《苏武牧羊》《孔子梦见周公》《莲蓬变相》《太乙三宫兵阵图》等等。 [1] 

书画性格

梁楷属于粗行一派,不拘法度,放浪形骸。他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以当时画院的习惯而言,职业画家常常要奉皇帝的“诏令”画画,梁楷任职画院待诏的时候,也一定必须配合画院的要求,不能在绘画上有大胆自由的表现。 这对于一个有创作欲望无穷的画家而言,刻板的画画,无法自由发挥,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但梁楷洒脱自如的率真性格,全照着自己的感觉走,似乎没人能够限制他。

艺术特色

梁楷曾为画院待诏,据说当时画院中人见到梁楷的作品,没有不佩服的。可见梁楷在南宋画院时就有很高的声望了。梁楷继承前人已取得的成就,并加以灵活运用。他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评论家王进玉评价说,宋代梁楷、明代徐渭分别开启了大写意人物、花鸟画的先河。 [2] 


梁楷是个参禅的画家,属于粗行一派。不拘法度,放浪形骸,与妙峰、智愚和尚交往甚密,虽非僧,却擅禅画。禅宗约起于公元五二零年,到唐代已成气候,分南北两宗。唐高僧惠能为禅宗六祖,主顿悟说,为南宗之祖师。南禅之说,强调佛祖在人心,喝水担柴,都能悟道。所有的宗教仪式毫无价值,人们不需要诵经,便可以一种超知识的状态与“绝对精神”或“真理”沟通,这是一种自然深奥的抽象体验。

“六祖伐竹”表现的就是惠能在劈竹的过程中“无物于物,故能齐于物;无智于智,故能运于智”。梁楷的《六祖伐竹》是其中年以后的作品,笔墨极为粗率。笔笔见形,笔路起倒,峰回路转,点染游戏;欲树即树,欲石即石,“心之溢荡,恍惚仿佛,出入无间”。梁楷似乎也参弹入画,视画非画了。

他的人物画很简单,很概括,也很生动。这三者都能体现在他的用笔上。画中险笔很多,起粗落细,急缓轻重,变化多端;金错刀作墨竹,山石大笔扫出。画中有一种意念贯穿着,此念意深澹远,故能平复笔墨的运动变化。读梁楷的画实际上是一种笔墨体验,也是一种心境的体验,更是一种禅意的体验。日本人很重视这幅画,与他们参佛重禅的文化心理有关,当然也和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有关。

文章标签: 梁楷 画家 画院

猜你喜欢

布袋和尚图
蚕织图卷
耕织图卷
泼墨仙人
出山释迦图
李白行吟图
柳溪卧笛图
泼墨仙人图
秋柳双鸦图
枫鹰雉鸡图
秋江瞑泊图
花卉翎毛图卷
明皇训储图卷
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
明皇击球图卷
自书诗卷
大德名帖东福寺匾额
廉颇蔺相如列传草书
0.0775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