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德颂》卷,元,赵孟頫书,纸本,行书,纵28.5厘米,横65.2厘米,19行。

释文: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爲一朝,以萬期爲須臾,日月爲扃牖,八荒爲庭除。行無轍迹,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則摇卮執孤,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餘。有貴介公子,搢紳處士,聞吾風聲,議其所以,陳說禮法,是非蠭起,奮袂攘襟,怒目切齒。先生於是方捧甖承槽,銜杯嗽醪,奮髯箕踞,枕麹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恍爾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見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嗜欲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海之載萍。二豪侍側,如螺蠃之與螟蛉。延祐三年丙辰歲十一月廿一日,爲瞿澤民書。子昂。

本幅自识:“延祐三年丙辰歲十一月廿一日,爲瞿澤民書。子昂。”钤“赵子昂氏”印。帖后题跋有孙星衍(5段)、徐有贞、陈鉴、刘珏、杨循吉、文彭、王穉登、翁方纲(4段)、阮元等26家。鉴藏印有戴植、吴云、顾文彬等15方。

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真迹日录》,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完颜景贤《三虞堂书画目》著录。

延祐三年(1316年),赵孟頫时年63岁。

此卷是赵孟頫为瞿泽民录写的西晋刘伶《酒德颂》全文,共19行。瞿泽民无考。刘伶为“竹林七贤”之一,其《酒德颂》充分反映了晋代文人的心态,由于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有的文人或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并借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

此帖笔法纵逸,又是自家风貌,肥不没骨,瘦不露筯,姿媚隽逸,出神入化,可谓人书俱老,炉火纯青,是赵氏书法的精品之作。正如帖后文彭跋所云:“信手拈来,头头是佛,若必曰'兰亭',恐不必以此论松雪。”明、清各家题跋亦对此卷推崇备至。其文校之《昭明文选》小有出入。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泰山位于山东中部,绵延约200公里,海拔1524米,古称岱岳,又名岱宗,为我国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中的东岳,为道教胜地。主峰在山东泰安市北,海拔1500多米,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玉皇顶、日观峰、南天门等名胜古迹。古人以东方为万物初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传说秦始皇曾封山上为他遮雨的松树为"五大夫",故泰山松被赋予人文色彩,驰名华夏。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泰山为"五岳"之首,自古以来帝王封禅、士庶瞻拜,在山上及周围地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摩崖和碑刻。历代诗人及艺术家多以泰山为题,创作了大量宝贵的诗歌和书画等艺术作品。

古代的干支记日法,以十个天干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十二个地支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成六十个词组,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用以记日。

孙星衍(1753—1818年),字伯渊,一字季逑,号渊如,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榜眼,嘉庆十年(1805年)授山东登青莱道。最精诗文,名著海外,与洪亮吉齐名,并称孙洪。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精研金石碑版,工篆、隶、刻印。校刻古书最精。有《平津馆读碑记》、《寰宇访碑录》、《续古文苑》等著作。徐有贞(1407-1472年),初名珵,字元玉,号天全翁,吴县人。宣德八年(1433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正统十二年(1447年)进侍讲。“土木之变”,也先率瓦喇军逼近北京,有贞主南迁,为于谦等叱责。景泰(1450--1456年)初改名有贞。后因迎英宗复辟,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给诰券,官至极品,权倾一时。后为石亨、曹吉祥构陷,被革爵治罪。亨败,释归田里,放浪山水间,十余年去世。《明史》评有贞“为人短小精悍,多智数,喜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谙究。”书法善行草,出入怀素、米芾间,名重一时,对文徵明、祝允明的书法均有一定的影响。刘珏(1410—1472年),字廷美,号完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时郡守况钟闻其才,举为吏,不就。明正统三年(1438年)举应天乡试,补太学生,授刑部主事,迁山西按察佥事。居官多善政。工诗,擅书法,楷书、行书出赵孟頫,行草出李邕,各极其妙。善画山水,法吴镇、王蒙。有《完庵集》。文彭(1498—1573年),明代篆刻、书画家,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苏州)人。文徵明长子。精于篆刻,风格工整,形成朦胧苍古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颇深。兼善书法,篆、隶、真、行、草各体皆有很深的功力。亦工绘画,善写墨竹,笔法纵横,得文同三昧。

王穉登(1535—1612年),字百谷,江苏江阴人,后移居吴门(今江苏苏州)。10岁能诗,明嘉靖末年入太学。万历时曾召修国史。工书法,擅篆、隶、行、草书,行草书受周天球、黄姬水等人影响。著《吴郡丹青志》。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博学,富藏书,工诗文,长于考证金石。书法初学颜真卿,继学欧阳询,旁涉汉隶,自成一格,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家”。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等。阮元(1764—1849年),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善书,精研金石,参与修《石渠宝笈·二编》、《钦定全唐文》等书,有《研经宝集》、《积古斋钟鼎款识》、《浙江金石志》等著述。嘉庆十六年(1813年)阮元编撰《汉延熹西岳华山碑考》四卷。
吴云(生卒年不详),字少甫,号平斋,晚号退楼,又号愉庭,归安(今浙江湖州)人。以举人官苏州知府。工书,书宗颜真卿。亦擅画山水、竹石,并精通金石考据学。富收藏。著《两叠轩彝器图释》、《古铜印存》等书。詹景凤(1532—1602年),字东图,号白岳山人,安徽休宁人。明隆庆元年(1567年)举人。曾为吏部司务。擅长墨竹,画法瘦劲,亦工山水,取法倪瓒、黄公望。深于书学,学王羲之、王献之。著有《画苑》、《书苑补益》、《东图玄览》、《詹氏小辨》。书画著录。明张丑(1577—1643年)撰,三集三卷。因《清河书画舫》的撰成为张丑带来了声誉,各地藏家纷纷提供藏品供其观览鉴赏,张丑则随时笔录,时间为1602至1636年间。此书为随笔札记,文字无定式,记载书画内容、题跋、印鉴以及自己的评论和题跋,著录历代书画150余件,少数内容与《清河书画舫》有重复。中国古代书画著录书,清代顾文彬编著。十卷,前有光绪八年(1882年)自序。顾文彬(1811—1889年),字子山,一字艮庵,江苏苏州人。官至浙江宁绍道台,精鉴赏,富收藏。该书所录作品,上自宋、元,下止于清初四王吴恽,皆为顾氏所藏,每件作品后均有题语,凡所考辨,俱甚精审。完颜景贤(生卒年不详),清代满洲镶黄旗人,户部员外郎华毓子。精鉴赏,家藏字画书籍甚富,尝与端方等名家交游,故所见益广,所收益富。著有《三虞堂书画目》。清完颜景贤撰。分上下卷,上卷为法书,下卷为绘画,共收录作品146种,时代从晋唐至明代。目录之下有著者简短的按语。书画目之后另附碑帖目17种,最后附论书画诗20首,并系识语。苏宗仁为之校刊。刘伶(生卒年不详),字伯伦,西晋沛国(今安徽萧县)人。尝为建威将军。嗜酒成癖,与阮籍、嵇康相善,工书,为“竹林七贤”之一。长安李丕绪得晋七贤帖即有刘伶一帖,其书尤怪诡。曾作《酒德颂》。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笔为骨,直接以彩色描绘物象。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代杨昇擅此法。明代董其昌、蓝瑛等仿之。

文章标签: 书画 书法 山水 泰山 金石

猜你喜欢

水仙图
墨兰图卷
岁寒三友图
红衣西域僧图
鹊华秋色
蜀道难
饮马图卷
竹石幽兰图
双松平远图
宋拓大观帖(五) 册 春秋仲尼延陵帖
侯马盟书
明拓宝贤堂集古法帖册(第一册) 册 春秋仲尼延陵帖
淳化阁法帖(五) 册 鲁司寇孔丘延陵帖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二) 册 孔子书
北宋搨绛帖(一) 册 春秋仲尼延陵帖
宋搨大观帖(五) 册 春秋仲尼延陵帖
0.1266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