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卷,元,鲜于枢书,纸本,楷书,纵26.7厘米,横642.5厘米。

此卷书法节录老子《道德经》卷,从“天长地久”写起,末书“老子道经卷上”,共211行,因缺下半部分,所以未署款。每段接纸有“三教弟子”印。卷后有翁方纲跋,吴荣光题名,颜世清跋五段,又有“松下清斋”题签。此帖曾经翁方纲、陆恭、叶恭绰等人鉴藏,有数方印记。

潘遵祁钞录《须静斋云烟过眼录》著录。

此卷书法学虞世南,体态修长,笔法精美,清爽劲利,是鲜于枢仅见的存世楷书长篇。从其成熟俊健的书风来看,当是他中年时期的佳作。即老聃(生卒年不详),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战国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曾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道德经》。鲜于枢(1246—1301年),字伯几,号困学民、虎林隐吏、直寄道人、西溪翁,自署渔阳(今北京市)人。寓居扬州,后至杭州。曾任湖南司宪经历、行台掾、浙江帅府从事、三司史掾等职,后官至太常寺典簿,未到任便死去,终年56岁。鲜氏工于书法,尤善行草,取法唐人,在元代与赵孟頫齐名。

老子,即老聃,又名李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任周朝管理图书的史官。他的哲学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但又包含一些自发、质朴的辩证法思想。

《道德经》即《老子》一书,是道家的主要经典,相传为老子著,内容是老子的哲学思想。注解本有汉代河上公注、魏王弼注,清王夫之《老子衍》、魏源《老子本义》等。

又名《老子》,老聃著,主张自然无为。今本分上下篇,五千言字。西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抄写本为《德经》在前、《道经》在后。道教把老子(老聃)尊为教主,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称为《道德真经》,并赋予其各种宗教解释作为宣扬道教的依据。《道藏》中收有《道德经》注释50余种。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博学,富藏书,工诗文,长于考证金石。书法初学颜真卿,继学欧阳询,旁涉汉隶,自成一格,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家”。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等。吴荣光(1773—1843年),字伯荣,号荷屋、拜经老人,广东南海人。官至湖南巡抚。能诗文,精鉴赏,收藏书画字帖甚多。著有《辛丑销夏记》、《筠清馆金石文字》、《帖镜》等。其中《辛丑销夏记》为著录书中精审之作,此书成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夏季,时值辛丑年,故为书名。全书对吴自藏或借观的法书、碑帖、绘画计146种进行了尺寸标注、印章辨认、款识和题跋的抄录等项著录工作,其中对作品的真赝考证及记述作品的流传经过较为详赅,也最为重要。颜世清(1873―1929年),字韵伯,足跛,人称颜跛子,广东连平人,寄居北京。在政界多年,提倡文化暴力。善鉴赏,收藏之富为北京之最。作山水、花卉以古拙胜,毫无近习。叶恭绰(1881—1968年),字裕甫,号遐庵,广东番禺人。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清末举人。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画院院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精通诗词、书画、考古,是中国当代书画大家,篆、隶、楷、行、草各体皆精,又善丹青,喜画梅兰、松竹。晚年将所藏大量典籍、书画等文物捐献给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成都等地博物馆。著有《遐斋诗稿》、《清秘录》、《遐庵词》等。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精书法,为唐太宗的书法导师。擅真、行体,亲承智永传授,继承二王传统。真书体方笔圆,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行书遒媚不凡,筋力稍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家”。

文章标签: 老子 道德经 书法 书画 老聃

猜你喜欢

麻徵君透光古镜歌
鲜于枢行书五绝诗页
鲜于枢行书秋兴诗册
鲜于枢行书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
元 鲜于枢 行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
元 鲜于枢 行书诗赞卷
临米芾行书尺牍卷
元鲜于枢草书石鼓歌卷
元 鲜于枢 行草书王安石杂诗卷
行书诗文
陆居仁草书苕之水诗卷
书法:诗
杨维桢行书沈生乐府序页
赵麟行书衡唐帖页
元 揭傒斯 临智永真草千字文卷
元暦校本万葉集(古河本)_巻12
草书临十七帖页
危素楷书陈氏方寸楼记卷
0.0828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