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帖》,元,管道昇书,纸本,册页,纵26.9厘米,横53.3厘米,行书,18行。

释文:

道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兹有蜜果四盝,糖霜饼四包,郎君鲞廿尾,『0158』烛百条拜纳,聊见微意,辱略物领,诚感当何如。未会晤间,冀对时珍爱,官人不别作书,附此致意,三总管想即日安胜,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昇跪复。

本幅上有宣统玺印及李肇亨鉴藏印等4方。

这是管道昇给婶婶的问安、馈赠的家信,实为赵孟頫所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活,畅朗劲健。赵氏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发觉后忙又改过,现在还可以看出涂改之迹。

此帖未见有著录。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文章标签: 绘画 书画 自然 赵孟頫 婶婶 管道

猜你喜欢

(赵孟頫妻子)行书秋深帖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二) 册 元管道昇致中峰和尚尺牍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二) 册 元管道昇秋深帖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二) 册 元管道昇致亲家太夫人尺牍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二) 册 元管道昇致尊亲家太夫人尺牍
三希堂法帖(二十二) 册 元管道昇致中峰和尚尺牍
三希堂法帖(二十二) 册 元管道昇秋深帖
三希堂法帖(二十二) 册 元管道昇致亲家太夫人尺牍
三希堂法帖(二十二) 册 元管道昇致尊亲家太夫人尺牍
复官帖页白粉蜡纸本
行书社甫 可揭裱宣纸汇文堂
次辩才韵诗行书纸本
研山铭行书手卷
治平帖纸本
澄心堂帖(台北故宫拼图)
宋四家小品 冊5、蔡襄 尺牘
彦和帖 行草书纸本
私诚帖尺牍纸本
0.1666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