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卷是祝允明为时人刘文威“听泉记”一文所回写的另一篇“听泉记”。文中夸赞了文威的家世及人品。署款:“正德元年夏五,乡贡进士长洲祝允明记。”钤“希哲”朱文、“吴下阿明”朱文、“包山真意”朱文印。引首钤“太原”白文印。卷后有宋振宸题一则及鉴藏印一方。
书法自然流畅,大小字错落,富于变化。其笔法和点画结构显示出祝允明对黄庭坚书法的精心研习,不仅得其形,而且得其神。祝允明时年47岁。
释文:
刘君文威听泉记
听泉之旨,在文威其词。问及仆,大率推演物性,规拟人品,随所之以为言,皆可也。亦何尚於号者之旨哉?故置物之泉,且从文威道之。文威性爽逸,虚中善受,人亲之。皭然白,蒸然润也,其体之泉乎?诗人草窗先生漱艺而鸣盛,犹水乐瑽琤,流响一代。文威其诸孙也,其世之泉乎?文威良于医,其承世和人,殆亦苏氏之井之类也,其业之泉乎?行而适,饮而醉,醉而歌,满耳天籁也。何必临巌踞窦,倾注于肥濆汍槛之侧,曰“听泉”也?吴中多名泉,白云、七宝、之属,日为樵人佃夫释担解锄,经行偃息,欲窃就一梦而苦不得。意其厌憎此也,多矣,又奚听泉之尚?故梁之廉,广之贪,柳之愚,或能移人,或不能也。故泉无重文威,文威重泉。既以复文威,更制听泉之章诒,使续其歌:名丘县灵液,天声澈寒莹。锵锵洞庭野,宫簴合镛磬。君耳都一收,长立钧天境。时分上池水,乞洗许丞病。正德元年夏五,乡贡进士长洲祝允明记。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因手生六指,故自号枝指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弘治五年(1492年)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授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后转任南京应天府通判,故后世又称之为“祝京兆”。《明史》有传。工诗文书法,才华横溢,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书工各体,融会贯通,蜚声于当时艺坛,与文徵明、王宠并称“吴中三家”,是明代中期极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博采众长,远法晋唐,复具创新意趣,成为明代书家巨擘。楷书法钟、王宗虞、褚,行书学二王、苏轼,草法旭、素而兼取章草意韵,然法古人而不泥于古法,呈现出独特的书法风貌,自成一家。明人谓其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存世书法作品较多,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宋四家文》卷、《六体诗赋》卷、《牡丹赋》卷、《歌风台》卷等均是他各个时期书法的代表性作品。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举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升起居舍人、秘书丞、国史编修官。绍圣年间因章惇、蔡卞等党人论实录多诬,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黔州,此后多次被贬官在外,最后至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该地。他曾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学于苏轼门下,被称为“四学士”。他善为文章,长于写诗,尤以擅长书法著称,其楷体字势开张,笔力刚劲;草体盘曲迴旋,变化无方,被誉为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著有《山谷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