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无名款,末行下钤“廷宪”。
鉴藏印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御书房鉴藏宝”。后幅有明代东庐题记一段。
此书是姜立纲书录宋张载《正蒙》篇中的一文。
此书册用笔劲健方正,结体紧密,笔墨厚重,得力于柳公权书法,但一些笔画过于板滞僵硬,未脱“台阁体”遗风。王世贞《艺苑巵言》曾云:“立纲小变二沈为方整,就其体中可谓工致。”张载的《正蒙》一共17篇,《西铭》、《东铭》都收在最后的《乾称》一篇中。张载曾于关中学堂的双牗上分别书录《乾称篇》中的短文,左边一篇《砭愚》,右边一篇《订顽》。后程颐将《砭愚》改称《东铭》,将《订顽》改称《西铭》,程朱理学常以两铭教人。南宋时,朱熹注解《正蒙》时,将其分岀,独立成篇。参见197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张载集·正蒙·乾称篇》。姜立纲(生卒年不详),字廷宪,号东溪,明代瑞安(今属浙江)人。7岁以能书命为翰林秀才,天顺年授中书舍人。善楷书,清劲方正,自成一家。宫殿匾额多出其笔,中书科写制诰悉宗之。日本曾遣使求匾,立纲为书之,其国人每自夸曰:“此中国惠我之宝也”。尝临湖舍作“皆春”二字,适有操舟过其前,冲涛骇浪,其书遂成风波行舟之势,行于天下,曰“姜字”。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原籍大梁(今属河南开封),父亲张迪任官长安时,生于长安,为关中人。张迪病故于涪州(今四川涪陵县),15岁左右的张载因乏路资无力返回故乡开封,从此定居于陕西凤翔郿县横渠镇,学者称为横渠先生。张载是北宋新儒学潮流中产生的一代学术宗师,是中国哲学史上首先创立气一元哲学体系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虽然他的政治伦理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但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宪宗元和初年进士。曾任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历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太子宾客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工书,尤以楷书精绝。师颜真卿、欧阳询而能参化其神理,自成一局,世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其用笔法,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语意双关,既论写字,又行笔谏。当时公卿士臣碑版若不得公权手笔,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另备资材,专求柳书。传世书迹颇多,楷书以《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最具特色。台阁体有两意:
在文学史上,台阁体是明初上层官僚中流行的一个诗派,永乐、成化年间尤盛。作品的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和道德伦理,反映了上层官僚的生活。在艺术上追求雅正,但流于平庸,无甚积极内容。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明初三杨”,因他们三人都曾任内阁大学士,“台阁体”之名亦从他们而来。
在法书领域,台阁体是一种楷书体。兴起于明代初年,永乐时最盛。因广泛使用于馆阁及翰林院的官僚之中,故称“台阁体”。以乌黑、光洁、方正、圆润、大小一律者为佳作。它的流行与当时的皇帝个人所好和科举考试的取士标准有内在联系,并由此形成一种社会审美趋向。最擅长此书体者为沈度。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以诗文名于世,工书法,兼善画。书画评论颇多。为明代著名文人,曾与李攀龙共主文坛,李死后独主文坛二十余年,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倡导复古摹拟,在当时影响极大。卒赠太子少保。著有《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王氏书苑》、《王氏画苑》等书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