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杂书》卷,明,董其昌书,描金云龙纹蜡笺本,纵39.4厘米,横438厘米。

释文:

颜訏,字彦度,本州刺史张稷辟为主薄,主者檄召,讦乃挂檄于树而逊。族祖孝标称之曰:“訏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下衍一字);矫矫出尘,如云中白鹤。皆俭岁之梁稷,寒年之纤纩。”訏尝着榖皮巾,披衲衣,每游山泽辄留连忘返,神理闲正,姿貌甚华。在山谷之间,意气弥远。或有遇之者,皆谓神人。家甚贫苦,并日而食。隆冬之月或无毡絮,处之晏然,人不觉其饥寒也。自少至长,无喜愠之色。

陆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间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何点叹曰:“此池便是醴泉,此木便是交让。”刘琏,清介士也。行至吴,谓人曰:“吾闻张融与慧晓并宅,其间有水,此必有异味。”故命驾往酌而饮之,曰:“饮此水则鄙吝之心都尽矣!”

慧晓历事五政,立身清肃。僚佐以下造诣,必起送之。或谓曰:“长史贵重,不宜妄自谦屈。”答曰:“我恶人无礼,不容不以礼处人。未尝卿士大夫,曰:‘贵人不可卿,而贱者乃可卿。人生何用立轻重于怀耶?’”

《白羽扇赋》张九龄

开元二十四年夏,盛暑。敕使高力士赐宰臣白羽扇。九龄与焉。立献赋曰:

当时而用,任物所长。彼鸿鹄之弱羽,出江湖之下方。安知烦暑,可致清凉。岂无纨素,彩画文章;复有修竹,剖析豪芒。提携密迩,摇动馨香。惟众禽之在御,何短翮之敢当。愿预恩于圣后,且见持于未央。伊昔皋泽之时,尔有云霄之志。苟效用之得所,虽舍生而何忌?肃肃鸟羽,穆穆微风,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

唐文皇批答:

朕顷赋送羽扇,聊以涤暑。卿立赋之,具见情素。词高理妙,朕详之矣。然嘉彼劲翮,方资利用,与夫弃捐箧笥,义不同也。

史称明皇知眷曲江,每闻说名士,辄曰:“风度得如九龄否?”既为李林甫所嫉,作鹰诗见志以遗林甫,林甫稍悟,腹剑为之衰止焉。此白羽扇赋预见其端矣。董其昌书。

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

鉴藏印钤“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等。

本幅所用之云龙笺纸极为考究,故董氏以佳墨谨慎书之,纸色墨采,焕然生辉。全卷行款匀整,字势内敛,颇有颜平原朴厚之气,与常见偏于流美之董书风格不同。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官名。春秋战国时期由诸侯分封的贵族为大夫,享有封地,并掌管封地内的行政。妃嫔的称号。东汉时始置,仅次于皇后。清朝沿用此名,但位次在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之后,品位较低。张九龄(678-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武则天长安元年(702年)中进士,调校书郎。玄宗即位后,张说荐其为集贤院学士;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他是唐代著名的宰相。有《张曲江集》。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使用的年号,共29年,始于公元713年,止于公元741年。
清高宗内府所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称为希世之珍,并藏在养心殿“温室”,颜曰“三希堂”。
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猜你喜欢

杜甫谒玄元皇帝庙诗
芳树遥峰图
仿古山水册6张 山水图
仿古山水册
仿古山水册8张
仿黄子久江山秋霁图卷
仿宋元人缩本画跋册14开86
封泾仿古图
临米芾方圆庵记
游包山集卷纸本小楷
草书 郭璞游仙诗 纸本
行草书 前赤壁赋
咏花诗 卷行书
行书卷纸本(顺治七年)纸本
楷书敬斋箴页纸本
临唐太宗帖
草书云江记纸本
草书手卷
0.1454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