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有吴道旨、莫友芝、邓瑶伯三家题跋。鉴藏印记有“希之”、“独山莫绳孙字仲武印”、“莫彝孙”等共35方。
此卷写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的北平,姚广孝(时名道衍)年58岁。从本幅后识中得知,这些诗篇是中州先生和陶渊明诗韵而作。所谓“后”者,是“因岁月久违,不一而成,故有前后之说”(见幅后题识)。前和者由金华苏平仲书写。此卷为后和者,共99首,由道衍书写。书法古雅匀劲,法度严正,瘦硬通神,悠然有静穆之气,充分展现出道衍中年深厚纯熟的艺术功力。中州先生(生卒年不详),姓童,名翼,字中州,浙江金华人。洪武九年(1376年)被征修书,明年职教全湘,后为湖州府学教授,迁北平教授。坐罪死。与宋濂、张羽、姚广孝等人关系密切,往来唱和。其诗辞意清刚,不染元季綺靡之习。有《尚絅斋集》。
姚广孝(1335--1419年),长洲(今苏州市)人。14岁出家为僧,名道衍,字斯道,号逃虚老人,又称独庵老人、懒阁翁。洪武中跟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庆寿寺。燕王起兵“靖难”,道衍为主谋。朱棣即皇帝位,道衍录功第一。官拜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卒赠荣国公,谥恭靖。其人善阴阳术数之学,通儒书,工书画,尝监修《太祖实录》,篡修《永乐大典》。有《逃虚子集》行世。
中国传统绘画装裱形式之一种,自右向左横向展示,便于案头观赏。
即今北京。辽代称燕京,后称南京。金代亦称燕京,后称中都。元代亦称燕京,后称大都。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征虏大将军兼右丞相徐达入元都,诏改大都路为北平府。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改称北京。清代沿用。辛亥革命后,于1928年6月改称北平。1949年9月北平改称北京。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后又改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少怀高尚,博学能文,颖脱不羁。曾做过几任县令一类的小官,后辞官归隐。他在文学领域具有很高的成就,归隐后写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山水田园派的创始人,其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卒后亲友私谥“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