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帖》,明,朱元璋书,纸本,册页,纵33.7厘米,横47.4厘米,行书,14行,169字。释文:大軍自下山東,所遇去處,得到迤北省院官員甚多。吾見二將軍留此等於軍中,甚是憂慮。恐大軍下營及行兵,此等雜於軍隊中,忽白日遇敵不便,夜間遇偷寨者亦不便。況各各皆係省院大衙門,難以姑假補之。親筆至日,但得有椎柄之官員,無分星夜發來布於南方,觀玩城池,使伏其心,然後用之,決無患已。如濟甯陳平章、盧平章等家小,東平馬德家小,盡數發來。至京之後,安下穩當,卻遣家人一名,前赴彼舊官去處言信,人心可動。幅末有“朱”字花押。鉴藏印有“永瑢”、“张珩审定真迹”等5方。此帖是朱元璋写给部将的一封信。从内容分析,此时朱氏已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正全力攻打北方,战事频仍。大军所过之处,收降元朝官员甚多。朱氏就如何妥善处置这些官员写信告谕部下。信文明白晓畅,对研究元末明初军事形势和朱氏政治方略颇具参考价值。朱氏此帖点划稚拙流畅,书风瘦劲健拔,得自然生动之趣。朱元璋(1328—1398年),字国瑞,濠洲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人。家贫寒,年17父、母、兄相继去世,孤无所依,入皇觉寺为僧。25岁入郭子兴部,与元兵及各路起兵者长年作战。后称吴国公、吴王。1368年定都南京,年号洪武,明王朝从此开始。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城池的产生是伴随着战争的历史而修建的。由城垣、城门、角楼、箭楼、甕城、马面(即墩台)、护城河等构成。早期多为土城,也有少数的石头城。元代以前土城为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城池的建造也有所改进,特别是京师外围的城墙和城楼开始采用砖石结构。明清紫禁城的城池体系进一步完善。
永瑢(1743—1790年),封质庄亲王,号九思主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第六子。能书画,富收藏。卒谥庄。有《九思堂集》。

张珩(1915—1963年),字葱玉,别署希逸,祖籍浙江吴兴,1915年2月10日生于上海。青年时期即以书画鉴定闻名。1934、1946年两度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1950年被聘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顾问,同年调文化部文物局工作。曾任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张珩在学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尤其在书画鉴定方面造诣更深。他善于探索书画用笔的规律,并把实物与文献资料相结合,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作出科学判断,成为著名的中国书画鉴定专家。陈友谅(1320--1363年),元末沔阳(今湖北仙桃市)人。渔民出身。曾在县里当贴书。参加徐寿辉红巾军。因作战有功,被封为领兵元帅。自称汉王。至正二十年(1360年),攻占太平,进驻采石,杀徐寿辉,称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建都江州。派人与张士诚相约,共图应天,屡遭败绩。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上与朱元璋展开决战,被击败,在九江口中箭身亡。

张士诚(1321—1367年),泰州白驹场(今江苏东台)人。私盐贩出身。因不堪官府勒索,率盐丁起事。攻占高邮等地,继而占领淮水下游及今江苏东部、浙江北部。至正十三年(1553年),自称诚王,建国号周,建元天祐。后建都平江(今江苏苏州)。第二年降元,被封为太尉。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杀红巾军首领刘福通,自称吴王。屡遭朱元璋重创。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破平江,张被俘,旋被处死。

方略本意为计划、权谋、策略之意。清代从康熙年平定“三藩”叛乱起,每当一次政治、军事行动后,皇帝都要下诏设馆修书,纪其始末。是为《方略》或《纪略》。《清会典·办理军机处·方略馆》:“方略馆总裁,掌修方略”。清代纂修《方略》(《纪略》)约有50余种。

文章标签: 朱元璋 城池 方略 书画 张士诚 鉴定 张珩 朱氏

猜你喜欢

明太祖御笔(一) 册
明太祖御笔(一) 册 谕第二子秦王樉
明太祖御笔(一) 册 谕第二子秦王樉
明太祖御笔(一) 册 谕秦王长兴侯都指挥濮英等
明太祖御笔(一) 册 谕第五子周王橚
明太祖御笔(一) 册 谕第五子周王
明太祖御笔(一) 册 制谕第六子楚王桢
明太祖御笔(一) 册 谕第七子齐王槫
明太祖御笔(一) 册 谕第七子齐王
杂诗草书
楷书静寄轩诗文轴 纸本
兰亭序
草书诗卷纸本
草书手卷
滕王阁序草书纸本
游包山集卷纸本小楷
行草书金山寺诗立轴 绢本
行书声光帖页纸本
0.2096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