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诗》轴,清,笪重光书,绫本,行草书,纵242.8厘米,横52.5厘米。释文:比来佳自胜,别去念何如。江上一分手,山中两得书。情随篱菊老,秋与故人踈。燕许无先后,垂名及盛初。答长安友人作书为冉渠老公祖年台笑政。欝岗治弟笪重光。下钤:“笪重光印”、“欝岗精舍”、“江上外史”印3方。引首钤“华易□主”印。鉴藏印钤“养臣珍藏”。《五律诗》轴是笪重光写给冉渠的一首五言律诗。冉渠即吴湛,字伯其,号冉渠,睢阳(今河南商丘县)人,清代文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曾在笪重光的家乡镇江为官,汤斌为其撰《江南镇江府海防同知冉渠吴公墓志铭》。笪重光的同乡著名书法家王文治在其所著《快雨堂题跋》中评笪重光的书法“上至章草,下至苏、米,靡所不习。书格超妙,飘然有凌云之气。”可谓推崇备至。笪重光生活的时代正是董其昌书风最为盛行之时,朝野上下以崇董为时尚,而笪重光的书法更强调师法古人,尤其注重用笔。笪重光书法比较注重用笔,在其所著《书筏》中即云:“横画之发(起笔)笔仰,竖画之发笔俯,撇之发笔重,捺之发笔轻……”此幅作品,点划圆润,运笔灵动自然,师法米芾,信笔任墨,字里行间充满沉着悠游风雅的意韵。笪重光(1623—1692年),字在辛,号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晚年居茅山学道,改名傅光,亦署逸光,号逸叟。江苏丹徒人,一作江苏句容人。清代书画家、鉴赏家。工诗文,尤以书画名重一时。书法师苏轼、米芾、董其昌,兼摹各家名帖。其书笔意遒劲,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齐名,合称四大家。山水得江山气象,高情逸趣溢于笔端。有书画论著《书筏》、《画筌》行世。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王文治(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探花,官翰林侍读,出为云南知府。高宗南巡,至钱塘僧寺,见文治书碑,大赏爱之。内廷臣有告之文治者,招使出不应也。善画,工书,与翁方纲、刘墉、梁同书齐名,合称“清四家”。著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卒年73岁。
唐张怀瓘曰“章草即隶书之捷”,也即隶书减省便捷的写法,是介于隶书与今草之间的一种书体。其特点,宋黄伯思曰:“凡草书分波磔者名章草。”清段玉裁曰:“其各字不连绵者曰章草。”“章草”一名的由来,解释不一,如:史游作《急就章》有此体,故名;因汉章帝所创,故名;汉章帝喜爱杜度草书,诏使其用于章奏,因而得名;因此体损减隶体,存字梗概,结构彰明,故名,等等。历代章草大家有杜度、史游、崔瑗、皇象、索靖、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邓文原、宋克等。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晚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地方官,宋徽宗时任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精书画,绘画擅长水墨山水,作泼墨云山,自云:“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米芾《画史》)创“米家山”。他善用墨法,董其昌评:“老米画难于浑厚,但用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尽得之矣。”(《容台别集》)所创“米点山水”意过于形,极富笔墨情趣,使山水之格为之一变。

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用笔变化多端,有“八面出锋”之誉,结体欹侧多姿,具真率自然之趣,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家”。

文章标签: 书画 书法 章草 笪重光 董其昌 米芾

猜你喜欢

笪重光行书拟白乐天放歌行轴
兰花卷
国朝名家书画集玉(上) 册 清笪重光行书诗
国朝名家书画集玉(上) 册 清笪重光书识语
清笪重光行书五言联 轴
清笪重光墨梅图轴
行楷洛神赋卷 绢本
草书赠郑公度草书诗卷 纸本
手卷(全卷)纸本
书扇页纸本
临禇摹兰亭
三潭诗卷纸本
小楷泥金波罗密多金刚经(全)JPEG
行书七律诗(紫宸朝下)
书杜工部诗绢本
跋纸本
草书临古帖卷 绫本
杨循 行书石夜游
1.3325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