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是大写意花卉最善于用色的能手。”(潘天寿语)他吸收恽南田的用色,借鉴徐渭、八大山人的笔墨,融合其它诸家的方法于一炉而别开生面。在大片绿叶的映衬下,画中的红牡丹浓重饱满,单纯朴厚,粉色牡丹则色彩变化微妙,富有一种晶莹剔透之感,白牡丹则淡墨线勾勒,色彩对比富有变化且层次分明,牡丹花用色不同,画法也各异,使牡丹花不落于脂粉俗艳之境。水仙的冷绿和玉兰的暧赭,前后呼应,使画面色彩冷暖对比丰富,一种古厚质朴的意趣扑面而来。此《玉堂富贵》构图完满,作品呈倒“C”构图,景物被安排在画面中靠右的位置,画面中间靠右为一俊秀疏朗的石块,石的上面是茂盛的牡丹,石的下面是郁郁葱葱的水仙,花中君子和花王相应成趣,牡丹的背后一株怒放的玉兰花。不论人们的视线从右下角曲折向上到左下角,还是从左上角沿着相反的路线绕到右下角,我们的视觉中心就是花王,在水仙和玉兰中的牡丹多了一些矜持和俊逸,少了一些娇柔与粗俗,正如作者所言:“画牡丹易俗,水仙易琐碎,惟佐以石可免二病。石不在玲珑,在奇古。”这何尝不是缶翁内心的真实写照呢!

吴昌硕(1844 —1927),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等等,浙江湖州安吉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题识:石不能言花解笑,春风满庭发我长啸。峙亭仁兄大人属。乙巳十月,吴俊卿。


文章标签: 牡丹 水仙 用色 色彩 金石 画面 海派 吴昌硕 玉兰 花王

猜你喜欢

书法1
朝日红荷
春风吹出红
贵寿图(立轴)
花鸟
鞠有黄花
墨梅
牡丹
秾艳灼灼云锦鲜立轴
花鸟立轴
山水册页
百鹊图卷
白缎地广绣三阳开泰挂
月嫦娥扇面
石梁雨来亭图卷
乾隆皇帝洗象图
敢荔图
仿唐寅秋林书屋图
0.2022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