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车图》是传为南宋画家朱锐创作的绢本浅设色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1] 

此图画面中间是山脚处的巨石树林,山涧从前流过。一辆白雪覆顶的牛车正涉水而渡,有人骑驴随行。前有一车正转过山坡,山路陡窄,车夫正奋力推车。人物笔法简练,着墨不多而形象生动。时值严冬,山壑间林木萧疏,且以浓雾隔开林间的层次距离,让人莫测其深广。图中画石作鬼脸皴,树梢略似“蟹爪”,用笔劲健而灵活,明显受有北宋郭熙画派的影响。 [2] 


画作内容

画面取其冬雪中的“盘车”情景,到处是白茫茫的惨淡之雪,雪覆盖于车篷顶,雪爪于树梢,雪封于山顶,雪吞没了河水及山路,雪雾迷蒙着一切。画面的近景处出现了一辆三头牛拽拉的带篷车子,车板后还载着一条家犬。主人在后面骑着小毛驴紧跟着,仆人吆喝着牛车向前涉水而渡。就在前方山脚下转弯处,有一车刚上岸后又进入了崎岖的山间,还能见到车夫正在车后使劲地推车上坡,就这一上一下的车辆,可见其行程之困难。只有一个行人独自上岸后,肩背轻装上路,但还是伛偻着身子冒寒赶路。图中心位置画出孤零零的一座重岩叠嶂,可谓峻崖当壁,巨岩间寒树聚聚,只有一株苍松带叶昂立中间。远景处又见半空中浮现出一片树木梢顶,表明积雪深厚,严寒仍弥漫在山间。 [1] 

鉴藏印有“都尉耿信公书锸之章”半印、“信公珍赏”印等。 [2] 

创作背景

“盘车”题材是常见的传统绘画内容,通常描写人力、畜力车辆行进于山路溪水间,或运货、或载人,表示这种旅途的艰辛。这种题材的出现与当时宋代城镇经济发展有关,城镇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在商品发达后,就要走街串巷,走乡串村,促进其物品的交换;经济是基础,经济发达后,需要有多方面的人才,因此,促进科考制度的改革,不断扩大士人队伍,经商、学艺、赶考、省亲等人数大为增加,所以“行旅”是当时社会繁荣的景象。也是画家绘画的重要题材,“盘车”之题就属此。 [1]  《南宋院画录》就收藏了朱锐的多种此类作品。 [3] 

艺术鉴赏

此图画面中间岩崖树林,下有牛车正涉水而渡,前方一车刚转过山脚,构思上遥相呼应,意出画外;寒林多分层次,变化丰富,依附蜿蜒山势,隐于雾气中,使人通过山脚而想象出浑厚的林峦,“形容布置,曲尽其妙”。朱锐作品绝大多数离不开“雪”字,此图中的雪是惨淡之雪,覆于车顶、压于树梢,雪雾迷蒙,寒气袭人。从《盘车图》上看,表现技巧明显受北宋郭熙画派的影响,只是稍微谨细清淡些。 [3] 

作品评价

当代书画家陈振濂:《盘车图》作牛车过溪、峻崖当壁,画得十分生动,特别是画山川树木,不同一般的傍边,却是孤零零地画出中间主坡,而虚出四周,这种格局在山水画中很少见——说它是一种截景,与马一角夏半边相同,似乎也未尝不可。至于树枝张开、顿笔作势,大类郭熙画法,山后皴染周详,都表明这是一种专家手段:在画面中心施以浓墨作巨岩寒树,是很容易触忌的,非有大勇力大才气者难以为之。 [4] 

历史传承

此图曾经清人耿照忠收藏。现藏上海博物馆。 [2] 

作者简介

朱锐,生卒年未详,南宋画家。河北人。工山水、人物,师法土维,风格类张敦礼。擅长骡纲、雪猎、盘车之景。宋徽宗宣和时(1119—1125)为画院待诏,南渡后绍兴间(1131—1162)复职,授迪功郎。有《雪景》小品,杨妹子题诗云:“雪吹醉面不知寒,信脚干山与万山,天瓮琼阶二十里,更飞柳絮与君看。”传世作品有《盘车图》轴,《溪山行旅图》册页,《雪山运粮图》等。 [1] 

文章标签: 画面 牛车 盘车 郭熙 题材 山路 作品 朱锐 画家

猜你喜欢

双雀图
玲峰鹁鸽图
雪江归棹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草书
梨花诗 行楷
鹌鹑图
禽浴图
苏武牧羊图
商九老图卷
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
波图
猎犬图
四羊图
行书 惟清道人帖
墨迹选
鸡雏待饲图
溪山雪意图
朝阳图
0.1093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