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高隐图》是元代画家吴镇创作的绢本墨笔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绘高山巨石层峦重叠,远山云雾朦胧栈道顺山崖伸延,迂回盘绕,树林后溪水一湾,水榭半露,充满夏日中葱郁气氛,山石以水墨渲染,淡施披麻皴,圆点浓墨点苔。笔法稳健,墨气湿润。 [1]  全画构图呈长方形,上不留天,下不留地,构图虽饱满,但密而不塞,疏密相间,故布局十分得宜。 [2] 


画作内容

该图以深远式构图,远处高山叠嶂,群峰突起,高高耸起,山巅处云蒸霞蔚,山色柔和绵连。山坡和山坳处荆棘和杂木丛生。中间山腰处山石嶙峋突兀,山石或纵立,或横卧于山腰间,山径顺山脚伸延,蜿蜒迂回盘旋,成为上下山的一栈道、近景茂密的丛林后有溪水一湾,在山脚下临溪边有一间水榭,在山石和丛树的掩映下半露半隐,环境十分清静幽雅,充满夏日丰饶葱茏的气氛。 [2] 

本幅款署“梅花道人作”。钤印“梅化盘”“吴兴吴镇仲圭书题记”。 [1] 

创作背景

吴镇的绘画题材大多为渔父、古木、竹石之类,均表现江南名山景色。《溪山高隐图》是他山水画中的代表作之一。 [2]  《溪山高隐图》是其取法”巨然的一张典型作品。因为和巨然的作品《秋山问道图》比较,《溪山高隐图》似乎是临摹《秋山问道图》而比较萧散的作品。 [3] 

艺术鉴赏

作者纯用水墨,利用其深浅浓淡,创造出一个静谧安详的环境,画幅较为孤寂、冷清的情凋也是画家处世态度的生动写照。山石以水墨渲染,淡披麻皴。这种皴法从巨然披麻皴出,把笔拉得垂直。他后来创造的“刮铁皴”,仿佛又硬又直,却硬中有婉,直中有收,笔头不枯硬,灵气从笔端间轻轻逸出,以圆点浓墨点苔,笔法稳健,墨气湿润,画法源于董源、巨然一路。近处坡石的用墨,以及秃笔随意点写树叶苔草的画法,是他的典型风格。 [2] 

《溪山高隐图》皴笔沉厚,坡角山边用笔大胆,横扫而出,用笔意味更似写意。主要山石皴笔提按变化明显,用笔奔放,是“写”出而非“皴”出。此图主峰最上部有一组巨石,用横侧笔势刷出,显然出自李唐马夏一系的斧劈皴。 [3] 

作品评价

宋画研究学者寿勤泽:这幅画气势不凡,层峦叠岭,雄伟高峻,下方丛树溪水,临溪筑有草房两间,屋旁有小径通向山间。仅一片房屋处略施淡赭,通篇皆水墨。此图和常见的吴镇画有所区别,皴法以长披麻皴为主,法巨然画派画格,但线条较长,细长而且疏朗,似有不胜其力之感。 [4] 

历史传承

该图曾经清人梁清标鉴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 

重要展览

2016年9月23日,“公望富春——名画回故乡特展”在杭州市富阳区公望美术馆开幕,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溪山高隐图》在其中展出。 [5] 

作者简介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嘉兴人。相传吴镇年轻时喜结交豪侠一流的人物,后隐居乡里,以卖卜为生,并吟诗写字作画以消遣,诗书画逐渐有名之后,兼以卖画为生。吴镇擅画水墨山水,师法巨然,间学马远、夏主的斧劈皴和刮铁皴,擅用湿墨表现山川林木郁茂景色。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传世作品有《双桧平远图》《渔父图》《墨梅图》等。 [6]  善草书,师法怀素、杨凝式,多用于题画,独立的书作极为罕见

文章标签: 水墨 巨然 山石

猜你喜欢

竹石图(宋元集绘册)
草亭诗意图
多福图
枯木竹石图
芦花寒雁图
芦滩钓艇图
墨竹坡石图
松石图
渔父图
秋江待渡图
雪山行旅图
竹石圖
墨梅图
春山图
高士观眺图
水仙图残卷
武夷放棹图
映水楼台图
0.1307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