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内容

此图以墨绘竹、石、枯木。以飞白书法作石,篆籀书法写枯木,以“金错刀”法写墨竹。此画从构图的总体来看,基本上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作一巨石,巨石下又画两小石,用“飞白”画出其轮廓,皴擦也以“飞白”为之:上部分画有枯木一枝,二株高矮不一的竹子。枯木其线条“如锥划沙”,用浅淡墨笔画枯枝,树梢的墨色较树干湿浓,显出其苍劲挺拔,矗立其间:所画的竹,笔画线条十分流畅,竹的两旁画出枝条,用墨浓润,竹叶茂密,以“个”字或“介”宁排列,但不显呆板拘谨,竹叶为笔笔撇捺,既有力又含蓄,竹叶呈现茂密、厚实,成为此画的最大的特色,也为此画增色不少。现用极简赅的话来概括此画的特点,即笔法苍劲、率简,彷佛随笔挥就,别具一番豪情逸致。故历来一些书画评论家对此画有着较高的评价;此幅有张伸寿和倪瓒的题跋,张氏称此为赵“乎易之作,然而天真萧散.”倪氏称其“早年落笔,便为合作,岁月既久,愈老愈奇。”是赵孟俯的一幅成功佳作:款署“子昂”,钤“赵子昂”印。 [1] 

创作背景

赵孟俯不仅是一位出众的书画大家,而且又是一位颇有见解的书画论者:他一味强调“书画相通”:他写诗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们‘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即用书法的“飞白”画石;以“写籀(大篆)之法”画枯木:以“永字八法”写竹,即赵氏始终强调中国绘画以写代描,充分发挥墨笔的性能:看此画,就是用此笔法作成的。 [1] 

作者简介

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文章标签: 书画 枯木 绘画 书法 笔法

猜你喜欢

水仙图
墨兰图卷
岁寒三友图
红衣西域僧图
鹊华秋色
蜀道难
饮马图卷
竹石幽兰图
双松平远图
人物御龙帛画
越王鸟虫书石矛
覆盖的大锅(ting)
金银铜器
人物龙凤帛画
0.1395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