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


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基本上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无论是研究中国绘画史,还是研究中国文人画史,赵孟頫都是一个不可绕开的关键人物。如果说唐宋绘画的意趣在于以文学化造境,那么,赵孟頫在其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如果说元以前的文人画运动主要表现为舆论上的准备,元以后的文人画运动以其成功的实践逐步取代正规画而演为画坛的主流,那么,引发这种变化的巨擘仍是赵孟頫。

《兰石图》画岩石用笔多变,不时露出飞白。画面上山石嶙峋,相互偎依,以枯笔勾皴,寥寥数笔,形成飞白之迹,突出了山石的刚硬质地。石缝中长出的兰蕙与青篁用润笔写成,给画面增添了清馨。描绘植株的运笔,也是各显其态,从中可品赏其幻化万千的笔趣墨韵。赵孟頫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上承“书画同源”的传统,倡导以书入画,就是以书法性用笔来表现个性。他本身的书法造诣又兼擅真、草、隶、篆、行各体,将此施之于古木竹石,无疑是他复古求新的重要门径。

图右下署款“子昂为心德作”。钤“赵子昂氏”(朱文)、“松雪斋图画印”(朱文)印。 



画家简介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将赵孟頫引见于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年),回京修《世祖实录》。鉴于元廷内部矛盾重重,赵孟頫便借病乞归。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名满天下。至治二年(1322年)卒,年六十九,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文章标签: 赵孟頫

猜你喜欢

水仙图
墨兰图卷
岁寒三友图
红衣西域僧图
鹊华秋色
蜀道难
饮马图卷
竹石幽兰图
双松平远图
覆盖的大锅(ting)
人物御龙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
越王鸟虫书石矛
金银铜器
0.1667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