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的作品,沈周因丧子而撰写落花七律十首,唐寅和作为七律30首。唐寅作落花诗那年35岁,离科场被黜之事不过5年,刚刚经历过人生的磨难,自然会借风花雪月倾诉衷情。


唐寅一生曾多次书写落花诗,每次所录诗作的数量不同,内容不同,书法风格也不尽相同,目前所知的分别为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和台北华叔和先生收藏。《落花诗》30首以春归花落为聚点,寄寓了青春易逝、怀才不遇的感叹,流露出看穿忧患、繁华一梦的“色空”思想。诗中有不少精美的句子,读之使人回肠荡气。

概述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故事剧和一位漫画家的名字。书画都不错,但在他的字中又看不出一丝狂态,字主要学赵孟頫,另外加些李北海的笔意,笔画婉转流畅,风格俊秀潇洒;没有丈夫气,倒有女儿态――他的内心应该是温柔的。代表作有《落花诗卷》,及一些题在画上的诗文。


《落花诗》三十首,行书,纵23.5厘米,横445厘米。有数种写本。为明代唐寅代表作之一。据盛诗澜《唐寅落花诗考》介绍:明弘治十七年(1504)春,沈周因丧子而撰写落花七律十首,唐寅和作为七律30首。唐寅作落花诗那年35岁,离科场被黜之事不过5年,刚刚经历过人生的磨难,自然会借风花雪月倾诉衷情。唐寅一生曾多次书写落花诗,每次所录诗作的数量不同,内容不同,书法风格也不尽相同,目前所知的分别为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和台北华叔和先生收藏。《落花诗》30首以春归花落为聚点,寄寓了青春易逝、怀才不遇的感叹,流露出看穿忧患、繁华一梦的“色空”思想。诗中有不少精美的句子,读之使人回肠荡气,如:“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一霎春风又转头”,“胭脂都付水东流”;“忍看马足车轮下,一片西飞一片东”。这些句子描画了春光迅速消逝的残败景象。“春风院院深笼锁,细雨纷纷欲断魂”;“绿杨影里苍苔上,为惜残红手自拈”;“旧酒新啼满袖痕,怜香惜玉此心存”;“傍老光阴情转切,惜花心性死方休”;“风情多少愁多少,百结愁肠说与谁”;“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这些诗句真切地传达了诗人爱花、惜花的心情和品性。


来由及版本

落花诗的由来

唐寅的这一卷落花诗是与沈周的唱和之作。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在绘画领域,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明中期画坛以吴门最盛,沈周领一代风骚,不但绘画为唐寅、文徵明之师,诗文、书法亦为时人所宗。沈周在弘治乙丑(1505)年春,届78岁时,曾于“一病弥月”后,有感于“林花净尽,红白满地,不偶其开,而见其落”,而“怅然触物成咏”,得《落花诗》七律10首,寄诸友人求和,一时往来吟咏,成为韵事。吴中名士如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等皆有唱和。仅《唐伯虎全集》收录的唐寅和作就有三十首。

唐寅在《落花诗》中借花喻人,以花抒意,描画了暮春时节落花飘零的景象,感叹春去花落,其中有不少的诗句,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如:“红颜春树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命薄错抛倾国色,缘轻不过买金人”等,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繁华一梦的感慨,以及抑郁不得志的感伤。


唐寅缘何多次咏落花写落花


唐寅一生多次咏写落花诗,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与唐寅的遭遇有关。唐寅出生在苏州府城西的吴县吴趋里(明代苏州城,城东为长洲,城西为吴县)。父亲唐广德,是一位平凡的商人,以经营酒食店为生。唐寅自幼“天授奇颖,才锋无前”,十六岁,就以第一名考中秀才,“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弘治十一年(1498),他到南京参加乡试,三场告终,又中第一名解元。谁料“福兮祸之所伏”,在次年的北京会试中,竟卷入了轰动朝野的科场泄题案中,被捕下狱。功名无望的唐寅回到苏州后,生计日薄,与妻子反目仳离,不久又与弟弟异炊,生活相当落魄。唐寅一生中另一重创是宁王之聘。正德九年(1514),唐寅45岁时,宁王朱宸濠慕其名,派人持重金来聘,他去了南昌,后觉察朱宸濠有野心,佯狂而归。唐寅仕途无望后,家中经济状况日渐拮据。他善书画,负文名,不得已走上鬻艺为生的道路。他写过不少有关卖画的诗:“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少时的春风得意、年青时的英雄落寂与年老时的贫病交加,在“落花”上,寄寓着这位“落拓才子”太多复杂而丰富的人生体验。


其二,与明代中期江南的“吴趣”现象有关。当时,吴中地区流行一种雅称“吴趣”的文人生活方式。文人雅士常常雅集文会,品茗客话,酒觞之间,彼此唱酬,品书论画,玩古赏物,彼此之间意气相投,经常往来唱和,互赠诗画。在唐寅传世的作品中,就有很多赠送他人之作。因此,他多次书写落花诗,极有可能是分赠不同的友人。此外,将得意之作反复书写情况在当时很普遍,如唐寅的友人祝允明、文徵明曾多次书写过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落花诗的首唱者沈周也亦反复书写过自己所作的落花诗。

简介

唐寅对《落花诗》情有独钟,不但一和再和,而且一书再书,今传世的《落花诗》墨迹就达五件之多,除辽宁省博物馆藏本外,还有苏州博物馆藏《落花诗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馆藏《唐寅落花诗稿卷》、中国美术馆藏《唐寅落花诗卷》以及台北华叔和先生藏《唐寅落花诗册》等几个版本。

苏州市博物馆藏本

苏州市博物馆藏本,纸本册页,三十四开,每开尺寸27cmx30Cm不等。共录七律三十首,其中,十三首为原集所收和沈周落花诗。十七首为补遗之作。卷末未署名,也未标时间。后有正德三年进士方豪题于嘉靖丙戌的跋和翁方纲题于嘉庆二年的跋。其中翁方纲的跋说:『……此六如三十首草稿,与集本多异,想屡自改定欤?瑶田得此于都门,中阙二首。及南归,晤江秋史,而秋史处恰有此二首。宛然适合……』翁方纲认为这是一个草稿本,说明此藏本的时间比较早。同时,此册页曾缺了两首。后补上。翁氏的这个推测对不对?这恰好可以从普林斯顿藏本中得到证实。


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

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纸本长卷,25.1Cmx649.2cm。录七律二十一首,前八首为补遗之作,后十三首为原集落花诗作。卷末有唐寅落款『晋昌唐寅稿』,未标时间。另有马日琯书跋。『唐寅稿』的字样。正好证明它是草稿。这个『草稿』当然是誊写本。因为字迹十分工整。从书风上看,苏博藏本与普林斯顿藏本比较接近。从抄写内容看,两者都有十三首为原集落花诗作,虽然排列顺序不同,这十三首的内容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普林斯顿藏本的写作时间与苏博藏本相距不会很远。但决不同时,因为相同的一首诗中又有少许改动。如普林斯顿藏本中『春来何事默凭栏』一句,苏博藏本作『春朝何事默凭栏』。


上述两个藏本的落花诗内容与原集相异的部分,是一改再改的结果。如原集《和沈石田落花诗三十首》中第一首的前两句『今朝春比昨朝春,北阮翻成南阮贫』与这两个藏本中的第一、二句『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虽然词句大异,但意思相近,且紧跟其后的第三、四句完全相同,应该是由同一首诗作修改而成的。显然,两个藏本中的诗句更形象地道出了自己一夜之间功名尽毁,前途无望的心境。而『刹那断送十分春』也就成为了以后大多数版本的第一首。又如第二首的第一句,原集为『夕阳芳草笛悠悠』,草稿本中为『夕阳黯黯笛悠悠』,情调上顿有天壤之别。原集最后一首末两句『和诗三十愁万千,此意东君知不知』中的后一句,到苏博藏本与普林斯顿藏本中分别改为『肠断春风谁得知』和『肠断东风谁得知』。由此可推断这两个藏本为和诗后的修改稿,其书写时间肯定在和诗那年(一五O四)之后,但不会很久。


辽宁省博物馆藏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本,纸本长卷,26.6cmX406Cm。收入七律十首,均是《唐伯虎全集》补遗中的诗作。诗后唐寅有跋,然未标明书写时间。杨仁恺先生据跋推断当写于和诗那年,即弘治十七年(一五O四),但这个推测是有待商榷的。卷后另有顾文彬的题跋:『白石翁(沈周)落花图恨佚其诗,六如居士落花诗恨亦佚其图,乃和会两家联为一卷,所谓离之两伤,合之双美者也。壬戌夏日。』这是一八六二年的跋。据此可知沈周与唐寅各写过落花图,并在图后题落花诗.后来沈佚诗,唐佚图,直到清代时沈图和唐诗合成一卷。现存辽博的沈图,据杨仁恺先生说,破旧不堪,且坡石以粗线钩勒,浓淡墨涂抹而不皴,这种画法在沈画中少见,故此图是否系沈周原作还需进一步考证。而唐寅的落花诗却是真迹。唐寅在自跋中说:『石田先生尝咏落花十篇,人情物态,曲尽无遗,而用意炼语,超越前辈……间以示予,读之累日,不能释手。顾予方被翳林樾,自付陈朽载。瞻飞英辞条,委厕有不撄怀者哉.勉步后尘,政不自知其丑也。暇日因书一过,并系小图寄兴。』在这段话中,既有对过去的回忆,又有对自己年轻时不知自丑的愧歉,表达了自己书落花诗时的复杂情感。并且可知这诗卷是题在落花图后的。更确证了此卷为唐寅所书。


唐寅画落花图,并在图上题落花诗并非一次。据《珊瑚网》记载,唐寅在正德十五年(一五二O)曾作落花图咏。《式古堂书画汇考》中收入唐寅的落花图咏,为七律十首,是原集落花诗中的前十首。唐寅在落款中标明该诗题于落花图上,书于正德庚辰仲秋吉日。但由于目前看不到原作,怀疑已佚。但据此可推测,辽博藏本的落花诗卷书写时间当与正德十五年的落花图咏时间相近。另一个证据是该藏本落花诗的书风与存世的中国美术馆藏(一五二二年)落花诗卷书风相近。


中国美术馆藏本

中国美术馆藏本,纸本长卷,23.5cmx445.3cm。这是目前公认艺术最成熟的巅峰之作,共收入七律十七首,卷末标明写于嘉靖元年(一五二二)清明日,也就是唐寅病故的前一年。尽管称落花诗卷,其中只有七首为补遗落花诗,其余十首为唐寅所作漫兴诗。


就目前所见的唐寅落花诗真迹有四本,即苏州市博物馆藏本、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辽宁省博物馆藏本和中国美术馆藏本。见于著录的唐寅书落花诗则有《蔬香馆法帖》、《海山仙馆藏真三刻》、《珊瑚网》等多种。


落花诗原文

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借问牧童应没酒,试尝梅子又生仁。若为软舞欺花旦,难保余香笑树神。料得青鞋携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夕阳黯黯笛悠悠,一霎春风又转头。控诉欲呼天北极,胭脂都付水东流。倾盆恠雨泥三尺,绕树佳人绣半钩。颜色自来皆梦幻,一番添得镜中愁。


春风百五尽须臾,花事飘零剩有无。新酒快倾杯上绿,衰颜已改镜中朱。绝缨不见偷香椽,堕溷翻成逐臭夫。身渐衰颓类如此,树和泪眼合同枯。


时节蚕忙擘黑时,花枝堪赋比红儿。看来寒食春无主,飞过邻家蝶有私。纵使金钱堆北斗,难饶风雨葬西施。匡床自拂眠清昼,一缕烟茶飏鬓丝。


坐看芳菲了闷中,曲教遮护屏展风。衙蜂蜜熟香粘白,梁燕巢成湿补红。国色可怜难再得,酒杯何故不教空。忍看马足车轮下,一片西飞一片东。


崔徽空写镜中真,洛水难传赋里神。国色自来多命薄,桃红又见一年春。已无锦帐围金谷,漫把青鞋踏曲尘。绕树百回心语口,明年勾管是何人?


天涯晻溘碧云横,社日园林紫燕轻。桃叶参差谁问渡,杏花零落忆题名。月明犬吠村中夜,雨过莺啼叶满城。人不归来春又去,与谁连臂唱盈盈?


白华垂柳弄新晴,紫背浮萍细点生。三月寻芳骑凤侣,一时齐唱踏莎行。收灯院落伤栖燕,细雨楼台湿啭莺。莫问东君诉恩怨,自来春梦不分明。


春朝何事默凭阑,庭草惊看露已团。花并泪丝飞点点,絮飘眼缬望漫漫。书当无意开孤愤,带有何心绾合欢。且喜残丛犹有在,好随修竹报平安。


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共当中。


恻恻凄凄忧自惔,花枝零落鬓丝添。周遮燕语春三月,荡漾波纹日半帘。病酒不堪朝转剧,听风且喜晚来恬。绿杨影里苍苔上,为惜残红手自拈。


杨柳楼头月半规,笙歌院里夜深时。花枝灼灼难长好,漏水丁丁不肯迟。金串袖笼新藕滑,翠眉奁映小蜼垂。风情多少愁多少,百结愁肠说与谁。


李态樊香忆旧游,蓬飞萍转不胜愁。一身憔悴茅柴酒,三月伤春满镜愁。爱惜难将穷袴赠,凋零似把睡鞋留。红颜春树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


杏瓣桃须扫作堆,青春白发感衰颓。蛤蜊上市惊新味,鶗鴂教人再洗杯。忍唱骊歌送春去,悔将羯鼓彻明催。烂开赚我平添老,知到年来可烂开?


丽色堪餐莫谩夸,一朝衰飒看伊家。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深院青春空自锁,大堤红日又西斜。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犬蛙。


满堂欢笑强相陪,别有愁肠日九回。时节又惊梁燕乳,铅华无奈隙驹催。香消衣带伤腰瘦,梦断辽阳没信来。门掩黄昏花落尽,牛酥且荐掌中杯。


亚字城边麋鹿台,春深情况转悠哉。襞衣玉貌乘风去,对酒蓬窗带雨推。结子桃花如雨落,挟雌蝴蝶过墙来。江南多少闲庭馆,朱户依然锁绿苔。


桃蹊李径谢春荣,斗酒芳心与夜争。陌上新蒭曲尘暗,墙头圆月玉盘倾。青帘巷陌无行迹,绣褶腰肢觉瘦生。莫道无情何必尔,自缘我辈正钟情。


簇簇双攒出蠒眉,淹淹独倚曲栏时。千年青冢空埋怨,重到玄都只赋诗。香逐马蹄归蚁垤,影和虫臂罥蛛丝。寻芳了却新年债,又见成阴子满枝。


芳菲又谢一年新,能赋今无八斗陈。*薄错抛倾国色,缘轻不遇买金人。杜鹃啼血山中夜,蝴蝶游魂树底春。色即是空空是色,欲从调御忏贪嗔。


貌娇命薄两难全,莺老花残谢世缘。年长卢姬悲晚嫁,日高黄鸟唤春眠。人生自古稀七十,斗酒何论价十千。痛惜秾纤又迟暮,好烧银烛覆觥船。


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山屐已教休泛腊,柴车从此不须巾。仙尘佛劫同归尽,坠处何须论厕茵。


催耕声里短柴门,煠兰香中雉草园。西子归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春凤院院深笼锁,细雨纷纷欲断魂。拾得残红忍抛却,也教粘向阿咸旙。


蕉酒新啼满袖痕,怜香惜玉此心存。可怜窗外风鸣树,辜负尊前月满轩。奔井似衔亡国恨,坠楼如报主人恩。长洲日暮生芳草,销尽江淹黯黯魂。


伯劳东去燕西飞,南浦王孙怨路迷。鸟唤春休背人去,雨妆花作向隅啼。绿阴茂苑收弦管,白日长门锁婢傒。蛱蝶翻翻残梦里,曲栏纤手忆同携。


青鞋布袜谢同游,粉蝶黄蜂各自愁。傍老光阴情转切,惜花心性死方休。胶*(疑缺一字)日月无长策,酒酹荼蘼有近忧。一曲山香春寂寂,碧云暮合隔红楼。


春来吓吓去匆匆,刺眼繁华转眼空,杏子单衫初脱暖,梨花深院恨多风。烧灯坐尽千金夜,对酒空思一点红。倘是东君问鱼雁,心情说在雨声中。


呜呜晓角起春城,巧作东风撼地声。灯照檐花开且落,鸦栖庭树集还惊。红颜不为琴心老(点去)驻,绿酒休辞盏面盈。默对镜奁闲自较,鬃丝又是一年嬴。


春梦三更雁影边,香泥一尺马蹄前。难将灰酒灌新爱,只有香囊报可怜。深院料应花似霰,长门愁锁日如年。凭谁对却闲桃李,说与悲欢石上缘。

花朵凭风着意吹,春光弃我竟如遗。五更飞梦环巫峡,九畹招魂费楚词。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

相关作品

龚自珍,晚清思想家,史学家。一名巩祚,字瑟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二十七岁为举人。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九年,始成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十九年,弃官南归。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他是首开近代文学风气的人物,他的思想带有极大的叛逆性,文学极富创造性。他的诗歌的意象可用萧心剑气来概括,萧心表现他深沉的忧郁和孤独,剑气映现他特有的清醒和自信。他的落花诗的寄寓更是值得探究一番。


龚自珍

龚自珍


西郊落花诗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人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百六十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难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犹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时!


中国古代诗人写落花的不胜枚举。龚自珍的落花诗是对于以往寻常意象的突破。古人写物开始还有鲜活的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花合一,那清淡古雅的一枝菊花在人脑中该是怎样的挥之不去啊。“桃之夭夭,其华灼灼。”满目灿烂的都是桃花的缤纷。随着写诗意象的重复,内蕴逐渐加深,到后已是徒剩抽象的象征,物的形象已消失殆尽。一写菊花必是比喻隐逸生活,“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连林妹妹也是先“隐”后“问”。一写杜鹃必啼血,“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泣红。”菊花与杜鹃已不是纯粹的菊花与杜鹃,而成为隐逸和哀伤的代名词。孟浩然“花落知多少”从伤春到自怜,晏小山“落花人伫立”,永叔“乱红飞过秋千去”,易安“花自飘零水自流”,诉说的是男男女女的哀伤幽怨,一代代如是。唐寅写了三十首落花诗也脱不了这个窠臼。只有龚自珍,才对这一传统意象有新的开拓。

龚自珍的落花诗,寄寓了他难以揉合的两种渴望。首先,他把落花写得壮丽飞扬,动人,体现了离弃本枝的渴望。如果把大树比喻为中国文化的话,那落花则反映龚自珍藏离开官场不哀反喜的心绪。中国文人的命运是紧缚在统治集团的一侧的,对传统文的依偎心理,对官场的惯性向往,使中国知识分子孜孜追求着仕进之路——攀住本枝。一朝变成落花,便有如上面所列的幽怨。龚自珍则不同,他的《西郊落花诗》一改过去缠绵伤感的情调,而给予热烈赞美,“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使引人感伤的颓败的景物变为瑰丽飞扬的景象,超出寻常意象之外。他写落花的气势:汹涌而来,驰骤而去,纷洒而下;写落花的形态:飞舞,翻卷而上,绰约多姿;心中所思与眼前所见合而为一,落花与自我合而为一,意象无限扩大。落花作为作者不受时重,不为世用的心绪的寄托,本应悲哀自怜,但他却从无所归依的落花看到瑰丽的落花,有其深刻的内在含义。

首先,这是疏狂之士不羁风貌的投影。从写《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嵇康到“欲上青天揽日月”的李白,中国古典诗人的疏狂和不羁一直是性格中不可抹杀的侧面。中国知识分子构成存在互补:用世与隐世。所谓“达则兼顾天下”,“退则独善其身”正是完整人格的两个方面,无法为官场服务则另求生活的途径。陶渊明和王维是典型的隐士,柳永和关汉卿则通过宣扬一种市民享乐意识在俚词与俗曲找到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使自己不致依附于朝廷。龚自珍亦然,官场不成,可研金石,研佛经。“且看床头金字经”,可沉温柔乡,“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其次,这也与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有关,龚自珍已迈进近代的门槛,思想与意识已不同于前人。落花飞扬是作者近代个性意识觉醒的闪光,他们已经不把个人感情纳入天理的轨道,自我是十分可贵的存在。个性张扬才能看到落花飞扬,诗人的眼光超过了前人,奠定了诗人心中新型的理想人生模式。仕宦人生是读书人的理想人生模式,疏狂如李白者一奉诏进京也不禁忘形:“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龚自珍的时代已稍有变异,做官并非惟一出路,还有其他的阳光大道可行,何必依恋本枝呢,还有许多新的人生追求。学问不再是官场的敲门砖,而成为真正得人尊敬的资本。“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十万狂花好梦寐,漫天扑人花雨。”龚自珍在落花中已窥到了多向选择人生的曙光。

离弃本枝的渴望与龚自珍的生活时代思想个性是相符的,同时,龚自珍的落花意象也有第二个开拓,落花的缱绻伤感体现了依恋本根的执著,这与作为承受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也是相符的。自我价值必须寄托在群体价值之上。这是其诗歌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在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


文章标签: 唐寅 落花诗

猜你喜欢

墨梅图
步溪图
草屋蒲团图
柴门掩雪图
风竹图
葑田行犊图
观梅图
红叶题诗仕女图
金昌送别图
幽亭听泉图
春酣图
山水轴
牡丹花卉图
百鹤图卷
墨卷传衣图
仿古山水册6张 山水图
山水册3 北京故宫
山水图卷
0.1667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