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竹图》是明代文徵明创作的纸本墨笔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文氏此图乃兰竹巨幅,画山野坡石间兰叶历历、竹枝萧疏。画面开阔,坡峦连绵,末作溪水,是一兰竹山水之混合作品。

画作内容

本幅绘坡石兰竹、荆棘溪流,无作者款识,钤“悟言室印”、“徵仲”、“徵仲父”、“惟庚寅吾以降”。接纸文徵明自题一段,款署:“徵明题於玉磬山房”。钤“文徵明印”、“衡山”及引首章“停云”。

图中兰叶、兰花以淡墨描绘,墨色温润,行笔轻盈流利,行转有致。竹子则以浓墨出之,劲健潇洒。对衬景的描写,作者亦颇具匠心,如坡角土石皆以干笔勾画、皴擦,再以荆棘穿插其间,卷尾一段溪流淙淙,都显示出环境的荒率冷寂,从而愈发衬托出兰、竹高雅清芬、不从流俗的品格,突出了传统文人赋予兰竹的人格精神。 [2] 

本幅后纸自题:“余最喜画兰竹,兰如子固、松雪、所南,竹如东坡、与可及定之、九思,每见真迹辄醉心焉。居常弄笔,必为摹仿。癸卯初夏,坐卧甚适,见几上横卷纸颇受墨,不觉图竞,不知于子固、东坡诸名公稍有所似否也,亦以徵余兰竹之癖如此,观者勿厌其丛。征明题于玉磬山房。” [3] 

创作背景

文徵明亦善画花卉、兰竹,尤以墨兰著称,有“文兰”之誉。主要师法赵孟頫,然据该图自题,师承比较广泛,赵孟坚、赵孟頫、郑思肖之兰,苏轼、文同、顾安、柯九思之竹,他都一一摹仿,故能取诸家之长,自成一体。按照画卷上的自题,该画创作于癸卯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时年文氏七十四岁。 [3] 

艺术鉴赏

画面丛丛兰竹,簇生于坡石之间,繁密茂盛,故画家自题“观者勿厌其丛”。然分段布置的兰竹,由蛲岩、山坡、悬崖、溪流加以衔接,遂显得密中有疏,繁简得当。文徵明的兰竹经常以坡石为衬景,即使布局疏密相间,不显迫塞,也加强了兰竹的兀傲秉性和野逸情趣。同时,兰与竹相间丛生,前后穿插,左右俯仰,既纷杂又有序;兰之轻柔飘逸与竹之细劲挺拔,既形成刚柔鲜明对比,又相映成趣。穿插的坡石,质地坚实,气势雄阔,也很好地反衬出兰竹之清润秀雅。兰、竹、石的有机结合,使文徵明的墨兰,较之他人的纯兰、纯竹或简兰、疏竹,展现出更丰富的姿态变化,也寓有更多的情感内涵,故而能蔚成一派,从学者甚多。

在画法上,文氏也兼取诸家。淡墨兰叶潇洒秀逸,极似郑思肖,浓墨竹丛前深后浅,又兼得文同、柯九思之长;而坡石的飞白用笔和整体上融入书写笔意的画锋,又源自赵孟頫。全卷长超过六米,因意兴所驱,又随笔写来,故能一气呵成,“不觉图竞”,作品具有自然流畅、舒展闲适的意韵,也反映了文氏晚年炉火纯青的画艺。 [3] 

名家点评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特聘画家卢德平:《兰竹图》是文徵明的代表作,它表现的是兰草翠竹相依相偎,生机盎然的情景,图中所绘的景物为:在一块斜坡野地上,一丛兰萆,几枝细竹错落生长;竹子修长挺拔,枝千茁壮,绿叶苍翠,显示出不屈不挠、顽强上进的气节;兰草疏密分布,茎叶纤细飘逸,株株充满活力。整幅画风格清新雅致,格调淡泊含蓄;笔法瘦劲细密,刚柔和谐,极富笔墨情趣。此画在上部有题诗一首,以行书写就,抒发作者创作《兰竹图》的用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 

作者简介

文徵明(1470—1559),明诗人、画家。名璧,字征明,以字行,更字征仲,自号衡山居士,人称衡山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久试不第,54岁荐授翰林待诏,三年而归。画学沈周,名列“明四家”。年轻时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切磋诗文,并称“吴中四才子”。著作有《甫田集》等。 [5]


文章标签: 兰竹 文徵明

猜你喜欢

白玉兰图卷
便面畫選集17张古柏松石圖
古木寒泉图
浒溪草堂
聚桂斋图卷
兰亭修契图
绿荫草堂
墨竹图
偶适溪楼帖楷书
梅花水仙图
仿古山水册6张 山水图
春酣图
斗草图
达摩祖图卷
书画合册12张
仿宋元人缩本画跋册14开86
品茶图
春耕图轴
0.1016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