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汉-六朝: 公元1-4世纪 说明:四足蟾蜍,如兽蹲立,头部隐起若有肉角,腹与背浅刻圈状纹有如蟾蜍背上的疣,足旁饰翼纹以示其为灵兽。口部有小孔并衔着椭圆形耳杯。背有圆洞,带平顶圆首的长管滴柱,顶有小孔。蟾蜍右侧另突出管状穿孔。这种兽形或蛙形,体中空,背有滴柱孔,口衔耳杯的器物,在汉及六朝墓葬中,发现不少。用途尚不明朗,有油灯、器架插座、砚滴等多种可能性,宋以后则皆持以为砚滴。藉虹吸原理,以按在滴柱顶端小孔上的手指的松纹,控制管中水的出入,将兽形器内的水移至砚面上。此件蟾蜍砚滴造形朴拙,身侧突出的管状穿孔较罕见,但越南 Bin-son出土过一件龟形衔杯器,该器身侧及尾端共有三个相似的突出管状穿孔。 款识: 参考:《国立故宫博物院-文房聚英》蔡玫芬、国立故宫博物院日本京都巿:同朋舍出版1992/11
文章标签: 砚滴 穿孔 蟾蜍 滴柱 兽形 故宫博物院

猜你喜欢

神人神兽画像镜
龟钮「张贤」铜印
「张谭」铜印
耳罩杯(二杯)带保温架(路)_Eared Cup (Erbei) with Warming Stand (Lu) 86418
「筥□信印」铜印
「茀横之印」铜印
「黄富之印」铜印
涷治铜华连弧铭带铜镜
「朱利亲印」铜印
「传□」铜印
虎食羊铜饰牌
「王常贤印」铜印
建初元年朱提造洗
北流型六蛙铜鼓
兽钮「殷苍信印」铜印
连弧星云铜镜
「赵殷」铜印
圈带叠压漩涡地纹镜
0.1691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