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十三至十四世纪: 公元1201-1400年
说明:圆口凸腹,下承喇叭形圈足。器腹装饰波浪式交叉缠绕之连珠纹,其间隔成的框内填饰几何连续繁复的蔓枝花叶,口缘及器足上则环以衬着涡形花叶的古体阿拉伯文(Kufic)的可兰经文,在清高宗诗中曾述「此种文字,今之回人除噶、爱二字外,已不甚能辨」。所有纹饰及铭文均以银片嵌成,惜多已剥落或氧化。
此种器皿为西亚民族的酒皿,类似的器物本院藏有两件,其器形虽然略似商周礼器中的「豆」,若称高足碗似乎更为神似,但不论形制与纹饰都与中原迥然不同,而深具中东一带的回教色彩。张临生曾撰文指出它们有可能来自伊朗。1975年新疆地区的霍城县在一处窖穴中发现了一批元代瓷器,其中有一件嵌银的铜高足碗,其器形与纹饰风格都与本件相近,新疆正是古代丝路上通往中东地区的要道,或许院藏的这两件铜豆正是千里迢迢经由新疆而入宫的。
本件器与伦敦维多利亚美术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藏品M28相似,该器经考订可能为十三世纪伊朗东部呼罗山的产品,铭文经古文字学家解读为一古代祈祷词的格式,向阿拉上帝祈求权势、财富、荣耀、美德、长生;而将文字图案化成为装饰的一部分,正是西亚文化的一大特色。
款识:
参考:《大汗的世纪:蒙元时代的多元文化与艺术》石守谦、葛婉章主编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2001/10
文章标签:
纹饰
伊朗
文字
西亚
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