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宋: 公元960-1279年 说明:澄泥质,长方覆瓦式,色黝黑,质细润,砚面做瓶形,口为池,腹为墨堂;砚背满布葛麻纹理,中央一行阳文隶书「建安十五年」铭,上方浮饰古钱纹,并篆「宝货」二字,下方饰一浮雕回首卧鹿纹。瓶形砚面之外围满刻砚铭,砚首以楷书镌清高宗御制诗一首,款题「乾隆御题」,印:「太璞」、「古香」,其下方又阴刻「乾隆御赏」篆书印文,印文左方阴刻「宝晋斋真赏」五字篆铭;与「乾隆御赏」印文相对之右方阴刻「公绶」篆文印,其下方阴刻隶书「老铁」二字;左侧边偏上方阴刻「松雪斋藏」四篆字。此外,清高宗词臣梁诗正、陈邦彦、汪由敦、张若蔼、励宗万、董邦达、裘曰修等人砚铭亦阴刻于砚面。「宝晋斋」是北宋书画鉴赏家米芾(1051-1107)的斋堂号,「松雪斋」则是元初执艺坛牛耳的赵孟俯(1254-1322)之书斋名;元代著名文人杨维桢(1296-1370)号铁崖,自称老铁;「公绶」则是明代前期文人书画家姚绶(1422-1495)的字。若依据收藏款识,这方砚似曾经宋元明三代著名文人珍藏。目前已发现的汉魏六朝之砖瓦甚伙,多是泥质灰陶,不如唐宋制砚所用的澄泥细致,火候也较低,而且东汉末年曹操所修筑的铜雀台遗址已经考古学家发掘、清理,也发掘了当时所用的砖瓦,若将这方「铜雀瓦砚」与已出土的铜雀台瓦比较,实在毫无关系。这种拣选古代砖瓦整治成砚的风潮可能兴于中唐以后,盛行于宋代,明清继之。宋代文人喜爱品评、玩赏昔日宫殿砖瓦改制的砚台,其中又以西汉未央宫、曹魏铜雀台的瓦砚最受瞩目,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韩琦、王安石等大文豪皆曾歌咏过铜雀台瓦砚。铜雀台瓦砚受到唐宋文人的推崇,但是当时邺城砖瓦那有如此之多,不论取于漳水之滨,或掘于黄土之下,某种程度需凭运气。而且真正的汉砖晋瓦并不能制砚,尚须经过磨治、上蜡等整治工序。由于消费市场的需求,五代至宋初即已有人以邺城当地之土伪做铜雀台瓦砚。清高宗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也效法前贤,恣意玩赏五代末或北宋人仿制的「铜雀瓦砚」时,也不免发出思古幽情。 款识:面斋堂款:宝晋斋真赏,面斋堂款:松雪斋藏,面人名款:老铁,面人名款:公绶,背年号款:建安十五年,面御制诗文:笵土为瓦瓦成石,石瓦土兮谁本质,摩挱苍玉认前朝,尚有建安年可识。相州当日筑高台,鸳尾精传陶氏术。铅丹细捣杂胡桃,大浸稽天不漏滴,贮歌藏舞鄙齐云,更拟二乔陈笋席,仲谋孟德今何在。相争霸业春氷释,铜雀栖荆室奉颓,谷陵迁变匪朝夕。遂使人于帛缕物,一器千金乃不易。何人规为润色生,洼尊圆月中绳尺。岁月既久火性沉,润似端溪老坑出。松滋保帚获嘉朋,书媒文亩资幽适。讵数虢州土贡佳,呵之直欲流神液。寄情竹素玩古今,松雪斋中想捉笔。非人磨墨墨磨人,东坡果入维摩室。乾隆御题。(下接二钤印)太朴。古香。,面收藏款:乾隆御赏,面诗文:大臣诗文,背题铭:宝货 参考:《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冯明珠主编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2000/09;《西清砚谱古砚特展》郑家璍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1997/07;(赴美展图录)Possessing the Past: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Wen C. Fong, James C.Y. Watt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1996/05
文章标签: 文人 砖瓦 砚面 松雪斋 高宗 铜雀台 乾隆 公绶 宝晋斋 老铁 文化 诗文

猜你喜欢

当阳峪窑剔花缸
吉州窑绿釉刻花枕
钧窑天蓝釉红斑花瓣式碗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白釉珍珠地划花折枝牡丹纹枕
官窑青釉蒜头瓶
龙泉窑三足炉
耀州窑酱釉碗
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
修武窑绞胎罐
磁州窑白釉绿彩狗
龙泉窑青釉贯耳弦纹瓶
建阳窑黑釉盏
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
黑釉凸线纹瓶
定窑白釉刻莲花纹折腰碗
耀州窑青釉人形执壶
0.3716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