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枋(1622年5月3日——1694年11月7日) [1] ,明末清初画家。字昭法,号俟斋、秦余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殉节官员徐汧之子。崇祯十五年举人。入清,遵父遗命不仕异族,隐居于天平山麓“涧上草堂”,自称孤哀子。书擅行草,长于山水画,取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亦宗倪瓒、黄公望,与杨无咎、朱用纯并称“吴中三高士”。终身不入城市,卖画自食,例不书款,与宣城沈寿民、嘉兴巢鸣盛称“海内三遗民”。
徐枋,16岁时遵父命,受业于朱集璜。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顺治二年(1645)父徐汧殉明,徐枋欲从之,徐汧曰:“
我死,不可不死也,自靖自献,不死即不忠;尔死,非不可不死也,不死非不孝。我死,君固也;尔死,亲使尔。有子又将为亲死,则子孙递死无噍类有是乎?尔不死,守身继志,所以成孝兼作忠也。”徐枋遵父遗命终身不仕异族,以书画诗赋闻名吴下,隐居邓尉山中,旋移灵岩,终身不入城市,卖画自给,筑室名“涧上草堂”。
隐居生活极为清苦,二儿一女先后在饥寒交迫中殒命。自己亦“衣食恒不继”、“日食一饭一糜”、“冬夏止服一苎衣”。37岁时大病一场,呕血沉疴八十日、绝食六十日,乃“讬后事于张英甫布衣”,所幸“郑三山先生来视疾,以药起之。”病后又遭“逋赋”案牵累,四处躲藏,居无定所。此时徐枋已“家止四壁、薇蕨不供,朝夕仰屋无所出,势岌岌殆”,幸得布衣张隽仗义相助,为其倾资偿所欠者十馀金,祸乃解。在身陷逆境中,徐枋以佣书鬻画自给,尝“躬效老圃蔬韭外,多艺南瓜,夏秋间往往籍以晨炊。”但不轻受人一丝一粟,虽“藜藿不继,莫能强以一钱之馈。”
江宁巡抚汤斌为了故作风雅,以掩饰其服侍满清的污点,三至其门而均为徐枋拒见,甚到后来汤斌吊唁其母时也不屑出见这些臣服于异族的汉人。汤斌喟然曰:“贤者不可测如是。”徘徊久之而去。 [3]
弟子潘耒举鸿博授官归,跪门外三日,始许入见,责之云:“吾不图子之至于斯也!”
徐枋与杨无咎交好,常以名节相砥砺。徐枋长子孟然、三子文止皆师于无咎。徐枋临殁,招无咎至,命五岁孙出拜曰:“此亡儿文止遗腹子也。儿向辱先生教,不幸早卒。今余且死,念非先生无可讬者,愿以此累先生。”其为枋信重如此。卒后,潘耒将其葬于光福香雪海的真如坞(珍珠坞)。墓碑刻篆文“明孝廉俟斋徐公之墓”。江苏巡抚宋荦素慕徐枋之为人,将“涧上草堂”改为祠,捐赀修葺。潘耒作《徐昭法先生祠堂记》。此祠于嘉庆、道光年间数次重修,后毁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