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野平(1910—1990),幼承家学,喜爱绘画,16岁后专攻山水。初学王石谷、王鉴,后师石涛及宋元诸家画风。
1949年前曾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后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1960年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3年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所作笔墨苍润拙朴,格调清新明快,画面气韵生动。1988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应野平山水画辑》《应野平山水画册》等;擅书法,以隶书见长。间作诗词,亦清新隽雅。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常务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题材丰富
作为现代中国水墨山水的卓越开拓者、海派艺术的杰出代表,应野平先生践行“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精”的十六字创作宗旨,在长达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坚持“原创性、艺术性、探索性、前瞻性”的审美理念,满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担当意识,深入工矿、渔村、工地、海岛、茶场,远赴边疆、村寨、牧区、林海。他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不辞辛劳,不避艰险,以敏锐的艺术触角,紧贴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精神,倾诉人民心声,描绘建设成就,创作了数量众多、题材丰富、形式新颖的主题性作品,被业内人士誉之为红色经典。
自1954年起,他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有《盐廪》《富春江畔》《高山低头,河水让路》《千帆迎晓日》《万水千山》《上海之春》。《富春江畔》《桐君山上望桐庐》《林麓幽居图》《奇峰耸秀》等在国外及香港等地展出,并收入画册。
反映红军长征的作品《大渡河》《泸定桥》为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描绘祖国锦绣河山的作品《长城内外遍春光》《庐山》《黄山》现藏于人民大会堂,《二万五千里长征》《茶山景色》、《控诉地主》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讴歌时代
应野平认为:“用笔还要有情。这个‘情’字,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也不容易讲清楚。其实国画一直是讲‘笔情墨趣’的。这里,‘笔’字与‘情’字联在一起,是含有深意的。笔之情,来源于表现对象之情,也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如果作者对表现对象没有感情,是不可能产生笔底感情。所以说,画画不是单凭技巧来画,还是要用感情来画。”从旧时代过来的应野平,新中国成立后已近不惑之年,欣逢盛世,观念更新,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时时触发起他的创作激情,用传统的笔墨讴歌时代变迁成了他精勤探索的自觉行动。他走出画室,深入生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思想变了,画风也随之一变。
从他各个时期数以千计的写生作品中,不难看出摆脱了旧程式的束缚,笔墨技法日趋成熟、完美,一些古人从未涉及的题材、一些今人视为畏途的形式,他敢为人先,运用自如,不露凿痕。《广州纪游册》中的输电铁塔、巨型吊车,《桐庐纪游册》中的丰收稻田、农民新居、拦河水坎,《常熟纪游册》中的新建厂房,《井冈山纪游》中的敬老院、盘山公路,黄浦江上的万吨巨轮,苏州河两岸的工业区、建筑群……无不造型准确,刻画生动,见笔见墨,情景交融,全无生搬硬套、“标签、符号”之弊,充盈画幅的是新时代的风尚、劳动者的风采及传统绘画的笔情墨趣,还有画家热爱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炽烈情感。
红色经典
上世纪六十年代,应野平创作了大量毛泽东诗意画,采用比兴的手法巧妙地将领袖的深邃诗意与壮美的祖国山河熔铸一体,笔墨雄浑,色彩浓郁,气势博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作品有《娄山关》,写红军摧营拔寨、闯关克敌,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画面上,霜林尽染,山峻路险,一位红军战士挺立崖头吹响进军号,威武雄壮的红军队伍策马奋进,高奏凯歌。精湛的浅锋画法生动体现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作于1966年的《万山红遍》,糅合高远、深远法,层峦叠嶂,逶迤起伏,飞流直泻,涧流叮咚,层林经霜,艳似春花,赭红著色,热烈醒目,虚实相生,意境深邃。
作于1965年的《万山红遍》,则以泼墨的形式,笔力雄劲,墨色酣畅,重彩点染,山路直达峰巅,江上百船争流,视野壮阔,真力弥漫,凸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内涵。
《登庐山》,取元人笔法,勾勒皴擦,一气呵成,敷以青绿,神完意足,以行草题书毛泽东七律诗,诗、书、画相得益彰。
《稻浪》一画,写崇山密林下,农民欢天喜地收割新稻,稻浪滚滚,直入眼帘,富有装饰趣味,淋漓尽致地烘托出“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隽永诗意,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艺术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变革的“晴雨表”。在应野平的作品中,描绘革命圣地、遗址题材的占有相当比重。仅井冈山就有多幅,《井冈风光》以树木为主体,远近错落,墨色滋厚,远处红顶建筑与青绿色调对比十分强烈,群山合抱中的纪念碑巍峨、峥嵘,寄寓着人们对艰苦岁月卓绝斗争的深情缅怀。其余如《双马石》《朱砂冲》《黄洋界》《茨坪新貌》等作品,一景一韵,或写实,或意笔,手法多样,各臻其妙。
应野平曾吟就“脉脉情真春意深”的诗句,欣赏他的作品《毛主席故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其中的丰富含义。明媚春光中,前往瞻仰的人们依次而入,浮想联翩。故居前的水塘春波漾漾,松岭青翠,生意盎然,情景交融,寓意深长。如此情真意切的红色经典作品,足以与北方同样以红色经典画作著称的李可染大师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