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清: 公元1644-1911年 说明:玉质青中泛灰,然光泽清亮。器形甚为特殊,乃一有盖之圆瓶连一长直玉管。盖、肩及管的一端均琢出浮凸的花瓣纹,洋溢伊斯兰的风味。玉瓶腹部镌有清高宗三十三年(1768)御制诗一首,此诗亦刻在清宫所配之木盒的盖顶上。此外,盒盖的四壁尚镌有刘统勋、刘纶、于敏中、王际华、曹文埴、彭元瑞、沈初、董诰等词臣的咏赞之文。高宗御制诗诗题为〈咏痕都斯坦玉墨瓶笔室〉,而诗序则以「制出回中珍储席上」起首,均明确的指出此件玉器系西域所制的文房用品。此外,诗注内还特别提及「中土聚毫为笔;外域削木供书」,除了是解释玉管的孔径窄小却仍能置笔的原因之外,也是再次强调「其来万里而遥」的特殊性。乾隆皇帝时有召唤大臣共赏宫廷收藏,并一同为之赋诗吟咏的情形。就玉器类稍做整理而约略可知,体积庞大具有堂皇气派者,常是君臣文会的要角,例如,高宗便曾在重华宫中,为三十四年(1769)完成的大型「九龙玉瓮」茶宴廷臣及翰林。还有一些足以宣扬国威的朝贡之器,亦是乾隆皇帝好与词臣同赏的,如「痕都斯坦」玉器。「痕都斯坦」即Hindustan之译音,乃一地名,其地处现在的印度北部,曾隶属蒙兀儿帝国的势力范围。当地所制玉器华丽细腻、风格独具,艺术史名之为「蒙兀儿玉器」。同时,土耳其半岛的鄂图曼帝国亦有玉器工艺,风格近似,然精美不逮。十八世纪盛清之际,二者皆经过新疆东传至清廷,高宗统称为痕都斯坦玉器。蒙兀儿及鄂图曼帝国王室均信仰回教,痕都斯坦玉器遂洋溢伊斯兰风。此类玉器擅以纯净之玉色搭配繁复层迭的花叶纹,光洁丰美;有时器表镶嵌金丝及各色宝石,灿烂华丽;部份作品并追求薄可透纹的效果,精巧细致,清高宗甚为喜好,常咏赞其「制绝精巧」。 款识:附件诗文:大臣诗文,外壁御制诗文,附件御制诗文 参考:《故宫文物月刊》410期《故宫文物月刊》编辑部国立故宫博物院2017/05;《国色天香 伊斯兰玉器》邓淑苹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2007/10;《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冯明珠主编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2000/09;《故宫所藏痕都斯坦玉器特展图录》邓淑苹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1983/05
文章标签: 玉器 高宗

猜你喜欢

水晶兕觥
白玉团花圆形盒
红白玛瑙巧做双鱼龙花插
青玉十二生肖——龙2
痕都斯坦白玉茄式洗
白玉兽面纹匜
翡翠圆芯
白玉镂雕双鱼式香囊
青玉十二生肖——龙
御制定武兰亭木嵌玉字册
碧玉兽面纹双筒形花插1
白玉镂雕盘长纹扁方
白玉填金花卉诗句葵瓣碗
白玉光素扁方
白玉镂雕螭龙纹佩
青玉刻乾隆御笔兰亭帖如意
翠雕人物山景山子
白玉人面纹斧
0.2442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