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元: 公元13世纪 说明:枕面似如意,中心略凹,周壁前高后低,两侧各开一葫芦形孔,器内中空。胎骨坚厚,上施天蓝色乳浊浓釉,釉表开细纹片,兼饰紫色斑点,在天青底釉衬托下,形如浑然天成的纹样。施釉至枕底,周缘及底部露胎处,加涂赭色护胎汁。 底面镌刻乾隆皇帝〈咏汝窑瓷枕〉:「汝州建青窑,珍学柴周式。柴已不可得,汝尚逢一二。是枕犹北宋,其形肖如意。色具君子德,晬面盎于背。髻恳虽不无,穆然以古贵。今瓷设如兹,脚货在所弃。贵古而贱今,人情率若是。然斯亦有说,鲁论示其义。大德不踰闲,小德可出入。色润玛瑙油,象冺烟火气。通灵旁孔透,怡神平底置。我自宵衣人,几曾此安寐」御制诗。诗末署「乾隆丙申秋御题」纪年铭(乾隆四十一年:1776),并落「比德」和「朗润」两枚钤印。 如意形枕自宋朝以来即见流行,有三彩或白地刻花(磁州窑系)等品类。且其枕形的发展,自宋至元,枕身亦有从近似于方形至更为突出前壁的变化,因此枕看似介于两者之间,故将之定年于金至元朝。 由于瓷枕底部刻〈咏汝窑瓷枕〉御制诗,遂让谢明良教授以为因乾隆皇帝无法清楚地分辨钧、汝两个窑口,才把咏汝窑诗刻在钧窑瓷枕上。事实上,对照乾隆四十一年(1776)《活计档》记事,可以发现该一年度,乾隆皇帝曾降旨将一件「均釉凉枕」送交刻诗。从中反映出,如果当初皇帝交办的是这件钧窑枕,但最后却刻上〈咏汝窑瓷枕〉诗。如果不是工匠误植,那么十八世纪的清宫确实是钧汝不分。 款识:底(外)御制诗文:汝州建青窑,珍学柴周式,柴已不可得,汝尚逢一二,是枕犹北宋,其形肖如意,色具君子德,晬面盎于背,髺恳虽不无,穆然以古贵,今瓷设如兹,脚货在所弃,贵古而贱今,人情率若是,然斯亦有说,鲁论示其义,大德不踰闲,小德可出入,色润玛瑙油,象冺烟火气,通灵旁孔透,怡神平底置,我自宵衣人,几曾此安寐。乾隆丙申秋御题(乾隆四十一年,1776)。钤印二,「比德」「朗润」。 参考:Emperors'' Treasures: Chinese Art from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Jay Xu, He LiAsian Art Museum2016;《故宫文物月刊》384期《故宫文物月刊》编辑部国立故宫博物院2015/03;抟泥幻化:院藏历代陶瓷主编/余佩瑾;作品说明/余佩瑾、黄兰茵、张敬昕国立故宫博物院2014/08;《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余佩瑾国立故宫博物院2012/01;《故宫文物月刊》246期(赴德展)器物处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2003/09;《故宫文物月刊》200期本院图书文献、书画、器物三处同仁联合执笔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1999/11;《故宫藏瓷大系:钧窑之部》余佩瑾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1999/06;《故宫瓷器录 第一辑 宋元》(上编)国立故宫 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国立故宫 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1961/04
文章标签: 乾隆皇帝 故宫博物院 乾隆 故宫 钧窑 余佩瑾 如意 台北巿 文物 月刊

猜你喜欢

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
龙泉窑青釉执壶
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带动物手柄的大口水壶_Ewer with Animal Handle 25655
青花花卉纹碗
Balambing(菲律宾岛之星水果)形状的Lobed Jar_Lobed Jar in Form of Balambing (Philippine Island Star Fruit) 195399
景德镇窑青花飞凤麒麟纹盘
扇形边缘盘与面对的凤凰和花雄蕊_Scalloped-Rim Dish with Confronted Phoenixes and Floral Stamen 195398
霍县窑仿定窑白釉印花牡丹纹盘
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与牛(Xiniu)凝视着新月的月牙盘_Foliate Dish with Bovine (Xiniu) Gazing at a Crescent Moon 12483
碗与程式化的花卉卷轴_Bowl with Stylized Floral Scrolls 41913
Lobed Dish with Lotus Scrolls_Lobed Dish with Lotus Scrolls 195394
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
龙泉窑青釉净瓶
钧窑天蓝釉罐
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梅瓶
景德镇窑红釉暗刻云龙纹执壶
0.2503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