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即之(1186—1263年),宋代书法家,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今安徽和县)人。生于名门显宦家庭,为参知政事张孝伯之子,爱国词人张孝祥之侄,系中唐著名诗人张籍的八世孙。历官监平江府粮科院、将作监薄、司农寺丞。特授太子太傅、直秘阁致仕。


史料记载

《宋史》记载:张即之 [1]  ,字温夫,参知政事孝伯之子。以父恩授承务郎,铨中两浙转运司进士举,历监平江府粮料院。丁父忧,服除,监临安府楼店务。丁母忧,服除,监临安府龙山税、宁国府城下酒曲务,签书荆门军判官厅公事,乌程丞,特差签书江阴军判官厅公事,提领户部犒赏酒库所干办公事,添差两浙转运司主管文字,行在检点赡军激赏酒库所主管文字,监尚书六部门,淮南东路提举常平司主管文字,添差通判扬州,改镇江,又改嘉兴,将作监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知嘉兴,未赴,以言者罢,丐祠,主管云台观,引年告老,特授直秘阁致仕。

宝祐四年,制置使余晦入蜀,以谗劾阆州守王惟忠。于是削惟忠五官,没入其资,下诏狱锻炼诬伏,坐弃市。惟忠临刑,谓其友陈大方曰:"吾死当上诉于天。"七挥刃不殊,血逆流。即之虽闲居,移书言于淮东制置使贾似道恤其遗孤。又使从孙士倩娶惟忠孤女。未几,似道入相,中书舍人常挺变以为言。景定元年,给还首领,以礼改葬,复金坛田,多即之倡义云。即之以能书闻天下,金人尤宝其翰墨。

社会评价


张即之书法深受唐人影响,初学欧阳询、褚遂良和颜真卿,北宋时期的苏轼、黄庭坚、米芾三家,也都是他取法的对象。后参以汉隶及晋唐经书,加上受禅宗哲学思想的影响,故形成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并能“独传家学”,以张孝祥书为主调,而自成一家体系。这种体系是他在继承古人前辈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汲取众多营养而后大胆创新形成的。张即之擅长楷书和榜书,尤喜作擘窠大字。他博学多识,“性修洁,喜校书,经史皆手定善本。” 张即之是南宋书坛首要人物,《中国书法发展史》宋六人,张即之在内,另五人为北宋四家与赵佶。张即之是南宋后期力挽狂澜、振兴书法艺术、穷毕生之力以改变衰落书风的革新家,称雄一时,且有“宋书殿军“之誉”。《宋史》本传称其“以能书闻天下”,“大字古雅遒劲,细书尤俊健不凡”。其下笔简捷凝练,运笔坚实峻健,点画顾盼生情,结字俊秀而骨力遒劲,使字字结体生动明快,清爽不落俗套。其所书《大字杜甫诗卷》前人评为“有长风破浪气象”。女真族虽然远在北方,与南宋政权处于敌对地位,但对于张即之的翰墨作品,却不惜用重金购求。传世作品有楷书:《佛遗教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行书《双松图歌》《待漏院记》《书杜诗》《汪氏报本庵记》等。

代表作品

楷书《佛遗教经》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行书《待漏院记》卷,藏上海博物馆;行书《汪氏报本庵记》卷,藏辽宁省博物馆;尚有《大字杜诗》卷等。

作品鉴赏

作品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此卷纸本,纵34.6、横1286.9厘米。藏辽宁省博物馆。

此卷纵34.6厘米,字体应是较大的,在宋人书法作品中并不多见,这和他学习颜真卿书法有着很大的关系,明人詹景凤说他:“以鲁公法中函分书,方劲古拙,斩钉截铁,遂以传耳”,可以说搔到了痒处。

合并图册

合并图册(2张)

从这件书法中可以看出,张即之用笔十分泼辣,果断,枯笔处如苍松老练。用笔刷出,但送到位,在收笔处时见顿挫,又可看出曾受到米芾的影响。笔画间时有轻重笔,交替出现,尤显生动。但另一方面,张即之书法又有“笔精熟而俗,乏高古之趣。盖其意欲为古,乃失古而浅;欲为苍,又失苍而濡;欲为拙,又失拙而卑,病在不超世,着意用工力而为之耳”(詹景凤语)之势。

作品二 《书华严经》

此册为其所书《华严经》残片,经改装成册,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无款。钤有梁巘印一方。经张珩等书画鉴定家鉴定,确认其为张即之真迹。

艺术成就

张即之书法深受唐人影响,后转师米芾,参以晋唐经书汉隶,并能“独传家学”,自成一家体系。张即之擅长楷书和榜书,尤喜作擘窠大字。楷书结构严谨、端庄,行书则用笔枯硬,近于刻露,毫无温润典雅之感。有人称之为"宋书殿军"。

职业生涯

张即之以父荫铨中两浙转运使。举进士。历官监平江府粮科院、将作监薄、司农寺丞。后知嘉兴,以言罢。特授太子太傅、直秘阁致仕。

个人影响

张即之作为南宋著名书法家,书宗唐人,结体严谨,笔法险劲,泼辣苍勇。对当时书坛影响很大,金人尤喜其墨,视以珍奇,北方金人亦多效其体。


文章标签: 书法 大字

猜你喜欢

行书社甫
双松图歌卷楷书纸本
行书社甫
大德名帖东福寺匾额
行书杜甫诗
行书汪氏报本庵记
行书社甫 包首 绢本
行书社甫 可揭裱宣纸汇文堂
大德名帖东福寺匾额方丈纸本
道服赞
冊頁 24张
苏武牧羊图
花卉翎毛图卷
诸上座帖 草书
砥柱铭卷
墨迹选
维摩居士像
山堂诗帖
0.2746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