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楷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册(折装‧方幅式)

创作时间: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佛遗教经。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陁罗。所应度者。皆己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波罗提木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略说法要。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被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筭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呪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嫚。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庛。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于坑塪。如被刦害。苦心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又如狂象无钩。员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辨。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花。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汝等比丘。昼则勤心脩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癈。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冤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烦恼毒虫。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自持戒之钩。早并除之。睡虫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慙人。慙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慙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比丘。常当慙耻。无得暂替。若离慙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迺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勿令得入。刦功德贼。无过嗔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泠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汝等比丘。当自摩头。以舍饬好。着坏色衣。执持应器。以乞自活。自见如是。若起憍慢。当疾灭之。增长憍慢。尚非世俗白衣所宜。何兄出家入道之人。为解脱故。自降其身而行乞耶。汝等比丘謟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当知謟曲但为欺诳。入道之人则无是处。是故汝等宜应端心。以质直为本。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应脩习。何兄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謟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馀。无常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閒居。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是故当舍己众他众。空閒独处。思灭苦本。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世间缚着。没于众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远离。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癈。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汝等比丘。善求知识。求善护助。无如不忘念。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入。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着铠入障。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进。脩习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隄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脩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则无贪着。常是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若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脩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虽是肉眼而是明见人也。是为智慧。汝等比丘。若种种戏论。其心则乱。虽复出家。犹未得脱。是故比丘当急舍离乱心戏论。若汝欲得寂灭乐者。唯当善灭戏论之患。是名不戏论。汝等比丘。于诸功德。常当一心。舍诸放逸。如离怨贼。大悲世尊所说利益皆已。.究竟汝等但当勤而行之。若于山间。若空泽中。若在树下。閒处静室。念所受法.勿令忘失。常当自勉。精进脩之。无为空死。后致有悔。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汝等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问之。无得怀疑。不求决也。尔时世尊。如是三唱。人无问者。所以者何。众无疑故。时阿少免楼马犬观察众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馀道。世尊。是诸比丘。于四谛中。决定无疑于此。众中若所作未办者。见佛灭度。当有悲感。若有初入法者。闻佛所说。即皆得度。譬如夜见电光。即得见道。若所作已办。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灭度。一何疾哉。阿少免楼马犬虽说此语。众。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大悲心复为众说。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刦。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人。法皆具足。我若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已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癡暗。世实危脆。无牢强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正。勿得复语。时将欲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永和十二年六月旦日山阴王羲之书。

印记资料:

收传印记:瑯琊王敬美氏家藏图书
收传印记:琦善私印
收传印记:玉英斋
收传印记:小萧斋珍藏印
收传印记:石鼎斋
收传印记:家藏宝玩
收传印记:宝藏
收传印记:薛氏家藏

题跋资料:

题跋类别: 签;封面 ;书体:草书;全文:佛遗教经。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 第三十二幅 ;书体:楷书;全文:(金笔小楷书注)黄山谷云。小字莫作癡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疑当时所见别自一本也。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收藏着录: 容庚,《丛帖目》卷四〈墨池堂选帖五卷〉(台北:华正书局,1984),第一册,页273。
文章标签: 比丘

猜你喜欢

兰亭八柱第二 米题诗本
兰亭八柱第一 天历本
草诀百韵歌 全卷
远宦帖 纸本
黄庭经小楷
门书翰
摹王羲之 门翰卷
通天帖
宋拓 定武本兰卷
宋拓大观帖(二) 册 晋王廙昨表帖
宋拓大观帖(三) 册 晋司马攸秋风帖
宋拓大观帖(三) 册 晋杜预亲故帖
宋拓大观帖(二) 册 晋王廙嫂何如帖
一行書
宋拓大观帖(二) 册 晋王廙祥除帖
定武蘭亭序(呉炳本)
比丘惠感造弥勒造記
宋拓大观帖(三) 册 晋庾翼季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