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楷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册(蝴蝶装‧方幅式)

创作时间: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虞师晋师灭夏阳。僖公二年。谷梁。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君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彊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脣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以上谷粱)。君臣。管仲。圆者运。运者通。通则和。方者执。执者固。固则信。君以利和。臣以节信。则上下无邪矣。故曰:君人者制仁。臣人者守信。此言上下之礼也。君之在国都也。若心之在身体也。道德定于上。则百姓化于下矣。戒心形于内。则容貌动于外矣。正也者。所以明其德。知得诸己。知得诸民。从其理也。知失诸民。退而脩诸己。反其本也。所求于己者多。故德行立。所求于人者少。故民轻给之。故君人者上注。人臣者下注。上注者。纪天时。务民力。下注者。发地利。足财用也。故能饰大义。审时节。上以礼神明。下以义辅佐者。明君之道也。能据法而不阿。上以匡主之过。下以振民之病者。忠臣之所行也。君子食于道。则礼审而义明。礼审而义明。则伦等不踰。虽有偏卒之大夫。不敢有幸心。则上无危。齐民食于力则作本。作本者众。农以听命。是以明君立世之制于上。犹草木之制于时也。故民迂则流之。民流则迂之。决之则行。塞之则止。唯有明君。能决之。能塞之。决之则君子行于礼。塞之则小人笃于农。君子行于礼。则上尊而民顺。小民笃于农。则财厚而备足。上尊而民顺。财厚而备足。四者备体。顷时而王不难矣。四肢六道。身之体也。四正五官。国之体也。四肢不通。六道不达。曰失。四正不正。五官不官。曰乱。是故国君聘妻于异姓。设为姪娣。命妇。宫女。尽有法制。所以治其内也。明男女之别。昭嫌疑之节。所以防其奸也。是以中外不通。谗慝不生。妇言不及官事。而诸臣子弟无宫中之交。此先王之所以明德圉奸。昭公灭私也。(以上管子。臣下篇)。士经。错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源。使民于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彊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彊民以其所恶。则诈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以上管子。牧民篇)。论事君。东周。晏婴。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传而贵之。今吾望传而疑之。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迩。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而谢焉。延仲尼见之。(以上晏子)。逍遥游。庄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复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鸴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飧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脩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辨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竟。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以上庄子。逍遥游)。天地。外篇。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汎观而万物之应备。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夫子曰。夫道。复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为万物逝也。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夫子曰。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金石不得。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万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故其德广。其心之出。有物采之。故形非其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大小。长短。脩远。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齧缺。齧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尧问于许由曰。齧缺可以配天乎。吾借王倪以要之。许由曰。殆哉圾乎天下。齧缺之为人也。聪明睿知。给数以敏。其性过人。而又乃以人受天。彼审乎禁过。而不知过之所由生。与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方且为绪使。方且为物絯。方且四顾而物应。方且应众宜。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夫何足以配天乎。虽然。有族。有祖。可以为众父。而不可以为众父父。治。乱之率也。北面之祸也。南面之贼也。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耶。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人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耶。今然君子也。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閒。千岁厌世。去而上僊。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尧随之。曰。请问。封人曰。退已。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曰。昔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辞为诸侯而耕。敢问。其故何也。子高曰。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以上庄子。外篇。天地)。

印记资料:

作者印记:大雅堂
作者印记:韡韡斋
鑑藏宝玺:古希天子(重一)
鑑藏宝玺:八征耄念之宝(重一)
鑑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

题跋资料: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四册,页1940-1942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三),第一册,页81
文章标签: 天下 君子 万物

猜你喜欢

临乐毅论
临王羲之黄庭经纸本
书扇页纸本
杂诗草书
游包山集卷纸本小楷
石湖八绝诗卷纸本
自书游包山诗 手卷
草书李太白诗卷纸本
草书西苑诗卷
致若容札(卷)纸本
草书云江记纸本
行书七律诗 纸本
楷书盘谷叙张若霭图 纸本
书法纸本
草书手卷
行书七律诗(江城秋色)
书扇页纸本
草书杜浦秋兴八首诗(之一)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