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色彩:

设色

装裱形式:

创作时间: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

文字类型:

质地:

本幅绢引首纸拖尾纸

释文:

印记资料:

鑑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
鑑藏宝玺:乾隆鑑赏
鑑藏宝玺:石渠宝笈
鑑藏宝玺:三希堂精鑑玺
鑑藏宝玺:宜子孙
鑑藏宝玺:石渠定鑑
鑑藏宝玺:宝笈重编
鑑藏宝玺:重华宫鑑藏宝
鑑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
鑑藏宝玺: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张则之
收传印记:静心堂书画印

题跋资料:

题跋类别:作者款识;作者:唐寅;题跋位置:本幅;款识:正德戊辰(西元一五0八年)。画于学圃堂。晋昌唐寅。;书体:行书;全文: 印记:南京解元、唐伯虎、唐寅私印

题跋类别:作者款识;作者:唐寅拖尾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澹。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懔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先(点去)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云落者。乃一气之馀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赋。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馀之叹息。苏台唐寅书于学圃堂。;书体:行书;全文: 印记:唐伯虎、南京解元、六如居士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周天球引首周天球;书体:行书;全文:声在树间。周天球印记:周氏公瑕

主题:

主要主题:经史‧故事 秋声赋主要主题:山水秋景 主要主题:山水夜景(月景) ;其他主题:人物侍从(侍女、童仆)童仆;其他主题:山水云 ;其他主题:建筑篱笆、围墙围墙;其他主题:人物高士(士人、隐士)高士;其他主题:建筑寺庙 ;其他主题:山水江河、湖海江河;其他主题:建筑房舍 ;其他主题:建筑桥 ;其他主题:山水瀑布 ;其他主题:器用家俱(屏风)屏风、桌、椅;其他主题:树木  ;其他主题:器用文玩(琴棋书画)书;其他主题:树木寒林.枯树枯树;其他主题:山水溪涧、湍泉溪涧;其他主题:建筑茅草屋 ;其他主题:器用烛台.蜡烛 ;其他主题:树木松 

技法:

皴法 皴法披麻皴皴法斧劈皴人物衣纹描法(减笔) 苔点 

参考资料: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41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八册,页251-254
文章标签: 主题

猜你喜欢

墨梅图
步溪图
草屋蒲团图
柴门掩雪图
风竹图
葑田行犊图
观梅图
红叶题诗仕女图
金昌送别图
品茶图
芳树遥峰图
枫溪垂钓图
花鸟精品册 15张
五色蜀葵图
三友百禽图
烟笼玉树图
风雨归舟图
游船图
0.0772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