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行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卷
创作时间:
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尝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孰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知足下不知。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閒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羶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人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巖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故君子百行。殊涂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讬。不可夺也。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渉经学。性复疎嬾。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情(点去)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嬾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改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頺。任实之情转笃。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讐。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吾不如嗣宗之贤。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人情。于机宜。无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生。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痺不得摇。性复多蝨。搔无巳。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几。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弔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惧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技。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纒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有久处人间耶。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其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偪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也。足下见直木必不可以为轮。曲者必不可以为桷。盖不欲以枉其天材。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各以其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似足下度内耳。不可自见好章甫。越人以文冕也。自以嗜臭腐。养鹓雏以死鼠也。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莫。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式。必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涂穷则已耳。足下无事寃之。令转于沟壑也。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悽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而言耳。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馀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涂。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日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嵇康白。延祐桼年二月十九日书于松雪斋。子昂。
印记资料:
作者印记:天水郡图书印
作者印记:赵氏子昂
作者印记:松雪斋
作者印记:赵
作者印记:鸥波(连珠印)
鑑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
鑑藏宝玺:乾隆鑑赏
鑑藏宝玺:乐寿堂鑑藏宝
鑑藏宝玺:古希天子
鑑藏宝玺:半榻琴书
鑑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
鑑藏宝玺:嘉庆鑑赏
鑑藏宝玺:(石渠)宝笈(半印)
鑑藏宝玺:三希堂精鑑玺
鑑藏宝玺:宜子孙
鑑藏宝玺:宝笈三编
收传印记:沈一贯印
收传印记:沈氏肩吾
收传印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
收传印记:朝鲜人
收传印记:安岐之印
收传印记:梁清标印
收传印记:河北棠村
收传印记:苍巖(重三。一半印)
收传印记:秋碧(半印)
收传印记:□□渔隐(半印)
收传印记:陈印公哲
收传印记:岫庐鑑藏(重一)
收传印记:李林书屋
收传印记:西馆
收传印记:重文馆(重三)
收传印记:重文馆
收传印记:世界社章(重一)
收传印记:鸿雪楼临本
收传印记:乃功(连珠印。重四。一半印)
收传印记:□赏(半印)
收传印记:大雅(重三)
收传印记:沈泰鸿印
收传印记:沈□□印(半印)
收传印记:定□(半印)
收传印记:长(重一。一半印)
收传印记:李氏宾父
收传印记:李丰之印
收传印记:浮丘道人
收传印记:陇西布衣
收传印记:(一半印不识)
题跋资料:
。因此次偶用老笔故也。其字学北海。此为端州石室记体。求较适于旧笔。亦有疑石室记。非出北海之手者。若非馀作证。后人亦或疑此非仁斋手迹。由此可见考据之难。仁斋为庆育早年之号。同来之李秘书惟战前亦未知。故此亦有注释之必要。否则同增后人之疑点。此非琐琐。固重文馆精神与方法之一也。三月五日。煜注。印记:石曾李印煜瀛、西馆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胡庆育拖尾二胡庆育。四月四日。;书体:行书;全文:岳麓云麾端室记。临池长忆启蒙师。但求似象儿时事。更欲如龙近日思。公到成家参北海。求方持节讬南枝。珠盘乍悟横偕苦。遗墨摩挲喜自知。胡庆育。四月四日。印记:鸿雪楼临本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李煜瀛拖尾二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五五年)四月九日。煜瀛临注于孟都。;书体:行书;全文:仁斋四月四日。示我两诗。一咏宋沈周册。已承子昇照录。一咏松雪此卷。临之如右书之松雪真蹟。得于重文西馆观之。视为平生一大快事。本拟将原札装裱于此卷中。惟纸幅太大。不果。拟加入另一松雪书画墨迹册中。于馆之文艺文献两重关系。增益殊多也。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五五年)四月九日。煜瀛临注于孟都。印记:煜瀛、重文馆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李煜瀛拖尾二五十三年(西元一九六四年)五月又到孟都。六月二日重观于达观里。石曾时年八十有四。;书体:行书;全文:五十三年(西元一九六四年)五月又到孟都。六月二日重观于达观里。石曾时年八十有四。印记:沈周考证之家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李煜瀛拖尾二五十六年(西元一九六七年)元月十三日又到孟都。其日星五。周后星二启铁柜。重观于达观里。石曾又识。时年八十有七。;书体:行书;全文:五十六年(西元一九六七年)元月十三日又到孟都。其日星五。周后星二启铁柜。重观于达观里。石曾又识。时年八十有七。印记:石曾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李煜瀛拖尾二四月二十日。临识经过于重文馆。石曾时年八十有七。;书体:行书;全文:五十六年(西元一九六七年)四月十日。宴沈特使团于世园。亦即中国国际化学研究所与佩兰工厂。将来预定建筑研究院图书馆重文馆之所。至仓库则早在其地已十年以上。曾于餐后出视此件与他六代文献墨迹自唐至今。临沈特使题咏如左。中华文粹。历久弥新。石翁家藏。稀世之珍。其署名略之。四月二十日。临识经过于重文馆。石曾时年八十有七。印记:李(押印)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顾毓琇拖尾二中华民国五十六年(西元一九六七年)。丁未六月顾毓琇一樵敬题。;书体:行楷书;全文:松雪真蹟。石翁珍藏。孟都拜访。希世观光。中华民国五十六年(西元一九六七年)丁未六月顾毓琇一樵敬题。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李煜瀛拖尾二辛亥(西元一九七一年)。石曾时年九十有一。;书体:行书;全文:开国六十年(西元一九七一年)世界社。六十五年(西元一九七六年)四月一日重文馆。东馆复兴。三日重观。辛亥(西元一九七一年)。石曾时年九十有一。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李煜瀛拖尾二石曾又识于台北世界社所。恒杰堂。重文馆。;书体:行书;全文:两年前特品珍品。唐宋元明清民国六代文献墨迹西东馆巡回。由孟都至台北。初暂存于中央信讬局保险柜中。近而东馆自置能保至五小时火。小铁柜遂移置其中。以时代言始于唐。以民国六十年(西元一九七一年)之现代。有颜鲁公刘中使帖。与此卷多种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六代人之手迹均在其中。又二件国父孙公手札。稚老题注与静公山水画册。象征民国特色。虽不过极少数之几件。足为全体象征。其他九十以上物品。仍在孟都西馆。质量兼重。但无过于在此前。其中特要珍品不少。如朱文公。沈泉州之于宋代。又赵之书画阳明两件。四库诸人自均不能忽者。东西沟通当续记之。石曾又识于台北世界社所恒杰堂重文馆。印记:石曾李印煜瀛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李煜瀛拖尾二开国六十年(西元一九七一年)辛亥西一九七一四月二十八日于重文东馆。石僧手写。时年九十有一。;书体:行书;全文:此卷新生命之史观。开国六十年(西元一九七一年)辛亥。西一九七一四月二十八日于重文东馆。石僧手写。时年九十有一。印记:石曾李印煜瀛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李煜瀛拖尾二 ;书体:行书;全文:此卷原始之生命。吾不能言其万一。由伦敦归于岫庐。望云五先生补记其详。兹所谓新生命者。由我自岫庐。在港亮畴先生介绍并加敦促。使此卷加入图书馆重文馆。另有专记之外。吾曾在此卷新旧各节屡加题注。已可略见其经过。或关旅途。或关装裱。详略各见。可作补充申述者。亦尚不少。爰作此卷新生命之史观。非仅笔者一人。前后所关者更多。其意义以至无穷。故今以密行小字书之。多留馀纸。以待高明。下走则揭其端耳。此节新加入延长之。由台北万盛堂裱成。经我自手连接于一卷。自前开国之四月两年诸行。仍由我题识。至此其后馀地。期待群贤更后吾或再作补充。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李煜瀛拖尾二 ;书体:行书;全文:吾所希望题此者。诸多友好方家。可能与不可能者。为数颇多。至少则三五人。岫庐主人当然居首。张王两夫人亦至要。岳军慰堂二老当必当然其中。史事多关既往要件。今后者自必尤多。其详别载。同供考证于重文馆各组中也。前此已书末书之后。不久之将来。此卷即当宝藏于台北中山故宫两大历史与学术性之博物院。不唯国立之庄严。亦甲乎世界无可疑议者也。此卷迄今已经过亚非欧南北美五大洲。且已不仅一次。以后如故宫博物院诸多要件展览于国际重要都市。自非难能。但究于何年月日。必然而尚不知其期。之光复大陆。再由距中山楼不远之博物院。此卷以及其他要件。更陈于复国后首都南京或北京故都。以及原始故宫博物院。且重文馆之远源燕都景物郊区白松林际。石塔古树。解放之象征。中山陵衣冠冢所在不远。有诸多先贤手蹟。历史文物。早得总统蒋公保卫。稚老题识。均永存之国宝史志。渊源非一二长卷巨册之所能表万一。此卷之新生命。鳞爪所及。下走之陋。不避一得之愚。以图引玉无穷。以此小新生命之见微知着。而至大新生命复国建国之光。并进于世境。相成大同大千之大道也。印记:石曾、煜瀛;位置:题籤;李煜瀛 李煜瀛。民国四十年(西元一九五一年)重裱并题。;书体:行书;全文:赵孟頫墨迹。字子昂号松雪。吴兴人。亦称吴兴宋宗室。元承旨諡文敏。李煜瀛。民国四十年(西元一九五一年)重裱并题。印记:石曾堂章、李林书屋;位置:题籤;李煜瀛 煜题;书体:行书;全文:重文馆珍藏第一流墨迹。煜题。印记:崇文馆、肩行李氏书;位置:题籤;李煜瀛 ;书体:行书;全文: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者依原卷次序。笔意象征。横渡重洋。此卷吾当之。彭元瑞。清代号艺楣。乾隆文臣。諡文觐。与纪昀齐名。张羽。元代。字来仪。元季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胡俨。明代。号颐庵。集名永乐间学者兼工书画。林慈。明代。自署三山。即福州。馀未详见后。王英。明代字时彦。永乐文臣。諡文安。有泉波集。邹缉。明代。字仲熙。洪武明经。永乐铮臣。陆深。明代。号俨山集名。弘治嘉靖间词臣之冠。諡文裕。印记:高阳李氏图书馆章、世界联合图书馆章;位置:题籤;李煜瀛 辛卯(西元一九五一年)七月中旬题注于孟都海滨。重文馆石曾并识。;书体:行书;全文:残坏之卷心。曾在英伦博物院对门肆中。经岫卢王氏发现购之。乱后在港归世界社西图书馆。到南美重裱成此卷。辛卯(西元一九五一年)七月中旬题注于孟都海滨。重文馆石曾并识。印记:煜瀛"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三编(静寄山庄),第九册,页412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