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义 1943年生于江苏苏州。画家。兼擅版画、水墨画。毕业于苏州工艺美专,1981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1987年赴美,毕业于美国纽约青年艺术学生同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海华归画院副院长。1978年因创作《水乡的节日》一画在写生中发现周庄,被称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
杨明义 [1] ,1943年生于江苏苏州。196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1981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1987年赴美留学,毕业于纽约青年艺术学生同盟。1999年回国,现居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海华归画院副院长。1978年因创作《水乡的节日》一画在写生中发现周庄,被称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
杨明义擅山水,多以江南水乡风光入画,所作笔墨淋漓,格调清新典雅,富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和乡土气息。他首创新一代风格的水墨水乡中国画,创造性地表现江南水乡的浓郁韵味,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画风,深得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影响巨大。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杨明义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和国际重要展览,并在亚、美、欧各地举办个人画展近40次,出版各类画册、文集40余种。1982年作品入选中国首次赴法国春季沙龙画展。1988年起,他的作品进入世界知名的纽约佳士德、苏富比国际拍卖行,成为国内少数几位最早进入国际知名拍卖行的画家。
记忆感怀
2013年不少画江南的作品,还没看到像杨明义先生这样,浸泡在一个主题里这么多年。他会成为美术史单一主题的画家。杨明义先生的绘画语言已经非常娴熟了。他画每座桥,水墨和方法是有变化的。不能简单地说,他在画国画,他运用透视,运用西洋画处理景别的方式,融进水墨尺幅。你看中国古典画面里即便出现桥,不是这个形态。
生活中的伤感和时间里的伤感,最好的去处就是你把它变成艺术,艺术给你的伤感不是伤感主义的,它是抒情的,内在的,它像是100首诗。诗容易伤怀,但它已经变成诗,变成一个纸面空间,可以不断回味。你一旦读会这首诗,它就属于你,不走开了。绘画、音乐、文学,不应该流于伤感主义,一旦这幅画引发你的伤感,它一定已经变成艺术,那是另一个层次的伤感:它变成美,变成诗,变成可以回味的,可以内在于生命,不会消失。这就是人为什么需要艺术。
艺术和画家其实是这个关系。艺术要比自然、比记忆还要迷人。我相信有一天大家会忽然发现,到江南去,到一个小镇去,已经找不到江南了:这就是百桥图的说服力!它可能比地理上的江南更有说服力。北方也可能是个反差,有情致的北方人,会对江南保留敬意和感怀。这是一个躁动的年代,像杨明义先生和一些古建保护者,在剧变中,在拆迁的尘埃中,会试图留下什么,转化为绘画,让艺术留住记忆。(陈丹青)
宏大隽永
杨明义先生作品的风格、气息、格调是比较独特的。是那种典型的江南诗意绘画的特质,在绘画语言、表现形式、水墨技巧方面是比较成熟的。
光看作品,感觉作者一定是斯文儒雅的南方人,见他本人方觉有点印第安人的特色,粗犷、质朴,有一种彪悍的北方人的特点,皮肤黝黑,和他的作品形成的某种反差很有趣。可见这位壮汉心目中的艺术感觉细腻而富有诗意。艺术家的作品应该说基本是自然流露,很难造作。十多年来,他的作品一以贯之,淡淡的,朦胧着而且在不断完善着,升华着,不断提升着形式语言、风格表现的手法,经得住观赏和回味。
艺术家有很多种,既有叱咤风云表现宏大叙事题材的画家,也有以传统笔墨坚守,注重艺术本体技艺型的好手,还有一批是抱着深层文化的意识,负有某种使命、又夹杂着痴迷爱好的执着型艺术家。能够把所有这些重叠在一起的是最幸福的画家,杨明义可算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在宏大叙事当中显现着细腻、精妙和纯美隽永。(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