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行草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册(经折装)

创作时间: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经训堂法书。(隶书)。骨董十三说。杂古器物不类者为类。名骨董。向有人以食品杂烹之。名骨董羹。襍埋饭中蒸之。名骨董饭。易曰。杂物撰德。又曰物相杂。故曰文。文生于杂。有自来矣。文德修而人道立。非入德无以明道德。何以入。总其别。用其异。名消实。化繁兴大用。突燄飞光。莫可测识。乃有骨董一句用。举形上之道也。不可以训诂论说。通之者也。然非下学不能上达。训诂论说所以通形下之器也。考骨字之文。从冎从肉从剐。省以剐去肉会意也。观动植之物。肤肉附骨而生。至老朽而俱腐。惟人制金玉器物。藏之既久。受天地燥湿之蚀侵。世代流传之抚摩。剥露其外。透变其中。去肉而骨存者。故云骨下连董字。何训书曰。董之用威。董正治官。董字所出也。其文从艸从重。读易曰。借用白茅。夫茆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于是征其文有合于董治之义也。凡置物必有借之以成好。薄如草茆。用之为借。即重重其物。即重其借物也。制器物者。亦用以借我。养生供物之用耳。凡举事必有董之者以成功。亦犹置物者必有借之。即所以督治之。使安安乃诚。我受物之义也。诚则明矣。不诚则无物。故于事物有不明者。谓不董会得曰董得也。 骨董古之垫物居多。凡物必有垫。所以借之也。置物而无垫。虞其易损也。借之即所以治之。使成其用也。求古人之服食制度不可见。见借服食之器而贵重之。可以征好古之心人。所同然。物借之以存焉者也。而物又莫不相借也。食物以器借之。器物以几借之。几以筵借。筵以地借。而地孰借之哉。能进而求知。借地之物。则天人交而万物有借矣。古者洪水滔天。泛滥无地。下民昏昏。不知所垫有禹董治之。则天下皆借之矣。天下一大骨董也。人皆画于小而遗其大。特未之思耳。 骨董今之玩物也。唯贤者能好之。而无敝拘谨之人。视为无用之物。斥去不蓄。恐人躭于玩好。废时失事。流为游惰而无成也。其敝失于鄙俗而止。贪戾者视为货殖之物。见有可居为奇者。竭蹶以图。唯恐不得。得之保重过之于性命。或至争夺怨尤。皆归咎骨董。岂骨董之咎。咎在不知好之也。文中子见任公好古什物。锺鼎圭玺。钱贝毕具。曰古之好古者聚道。今之好古者聚财。若伾公者不知好骨董者也。人能置身优游閒暇之地。留心学问之中。得事物之本末终始。而后应物不失大小轻重之宜。经权之用。乃能即物见道。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其进有不可量者矣。故曰。唯贤者能好之而无敝也。十月二日书。 今之骨董。古人用物也。其制作精工。非今人可及。故历代宝惜爱护之。什袭而藏。不轻示人。非收藏赏鉴家不能知也。世俗所贵重者。但知有黄金而已。可使一磁盘一铜缾。几倍黄金之价。非世俗所知也。故人能好骨董。即高出于世俗。其胸次自别。或可即目前以开其未发之韫也。要知古之所当贵重。岂仅用物哉。即仅知贵用物。已能轻黄金而尚之。度越世俗远矣。更能进以求用物之物。则知有我物在。自开闢传来。不更古于用物耶。于此深求而自得之。毕见古人精微广大之制作。有合于造物化工以安庶物。更千古而借之者尽出。于是益非目前人可知。亦非收藏赏鉴家可测也。 骨董有大小。大骨董。希世之宝玩也。其递代流传。收藏之家。赏鉴之人。皆有记载可考。无名氏得之。即成名家。其授受不轻。不能以势力取之也。凡事必虑前后左右。无碍而后行。乃得保全无患。倚势直行。全无顾忌。必有不虞之患。后悔无及也。昔唐太宗知右军兰亭所在。敕御史萧翼以计赚之。靡岁月而后。得以帝王之势取一孤僧之物。而费如此周折。人所不解也。若以势一县令执辨才而押之有馀矣。如此取去不免意外之娱。即得之不能无疑也。太宗固虑之审矣。可惜止用于兰亭。而不知有大于此者也。既不知有大者。则世俗之所谓大。我亦谓之小也。 人之好骨董。好其可悦。我目适我流行之意也。充目之所好。意之所到。不先于骨董也。至骨董而好止矣。夫人有耳目口鼻。心知之性。必有声色臭味之好。得所好而乐。失所好而哀。故耳好声。必欲得天下之新声。目好色。必欲得天下之艳色。口鼻之于臭味亦然。故人情到富贵之地。必求珠玉锦绣。粉白黛绿。丝管羽毛。娇歌豔舞。嘉馐珍馔。异香奇臭。焚膏继晷。穷日夜之精神。耽乐无节。不复知有他好。然而天命流行。未有不厌足而生倦者。故浓豔之极。必趋平淡。热闹当场。忽思清虚。因好骨董。乃好声色之馀也。能从项上翻身。求我心知之好。则知有无声无臭之物。即为万声万臭之大本者。在立本以统末。然后天下之声色臭味有赖以存。可永我乐。若但纵目前之欲。随波逐浪。不知返本。一朝失丧其哀。有不可胜言者。皆非安身立命之地也。得我安身立命之地。则骨董奠安矣。 骨董之可贵。为其长寿也。其所以得长寿者。由古之良工。尽心力于斯。务极精工。不使有毫发欠缺。踌躇满志,善而后存之。稍有不慊。即毁之不留。草本于世。故能使见之者。不莫不爱重宝惜。递代相传。不言而喻。不约而同。一出展玩。惊犹鬼神无不改容静对。其敢轻毁之乎。于以见人之心力。用之治一物。即善一物。苟用以治身心。未有不造至善之地。兼善庶物。与天地并悠久不变。后世敬恭不忘者也。自古成德之士。平生服用之物。子孙奉为宗器。有常主而无失坠。则何。物非骨董。何骨董非宗器。其为寿。岂不大哉。舟行临平道中二日书竟。 骨董有逸品。或流传于荒陬僻壤。或偶出于废址古墟。不通都邑。风气不接。时髦耳目。如幽人逋客。捽兀土室茆茨之下。与樵夫牧竖相处沙盆。瓦缶共蓄。忽遇好事者。过而目之。顿成绝世奇珍。富贵家向所夸示为至宝者。俱下之而不敢争。一朝声价赫然。王公大人皆欲倾倒致之。因而遂有夸燕石为天下珍者。有视天下珍为燕石者。具眼不世出。良可歎也。执古证今。岂独骨董为然哉。 玩骨董有却病延年之助。骨董非草草可玩也。必先治幽轩邃室。虽在城市。有山林之致。于风月晴和之际。扫地。焚香。烹泉。速客与达人端士谈艺论道。于花月竹柏间盘桓久之。饭馀晏坐。别设净几。铺以丹罽。袭以文锦。次第出其所藏。列而玩之。若与古人相接欣赏。可以舒郁结之气。可以歛放纵之习。故玩骨董有助于却病延年也。 骨董有金玉二品为一类。书画墨迹石印镌刻三品为一类。窑器漆器二品为一类。琴剑镜砚四品为一类。四类十一品。一一考验。证据具载册籍。有其籍矣。不得博物穷理之士。天下之人物也不易遇也。得遇而交之。与之考古验今。灼知古今之多故。由物论不齐。是非蜂起矣。骨董之好。岂轻言乎哉。岂随世习俗可倖而至也哉。好骨董有真好。有随世习俗之好。物到目前。泛然应过。无深远之思。随人指授信。其有出载可考而遂安之。不知图籍譌传。其来已久。不先迫其所。自而明辨之。无从见真好也。迫图籍之始。始于河出之图。自羲皇直传至今。非第一骨董乎。于此辨清彻。见我物则物无遁情。而我真好得行矣。于此不辨根本先伪矣。未有本乱而末治者也。徒逞世俗臆说。傅会方术。伪图以乱之。使第一骨董淹没尘秽中。以今易经前列之图当之而不疑。是皆随世习俗不知求我真好者也。愿得真好者起而明辨之。 所收藏家未必有识见。所识见家未必有资斧。备于一人。此人必骄。人自用不肯虚心访问。有胜己者在前。必忌之使不得行其说。此至宝之所以终隐晦也。 今之论古器者动辄言三代。三代器物皆金玉为之也。金有黄白赤三种。后世独以黄为金。白为银。赤为铜矣。三代礼器与俎豆并存者。黄白为之也。古之为市。以货相易。不用黄白也。一用黄白倾销。古器殆尽。而所存唯铜。以其成与毁价相若也。其质得气未纯。青绿随生。其臭腥毒忌近饮食用制象器与钟鼎盘匜之类。历久远入水土。透骨青绿。莹润如玉三代器也。至书与画。尤当贵重。书以传意。画以传形。用莫大焉。知之者益稀。自魏晋以上无征焉。以其所籍。惟纸与绢也。纸寿千年。绢五百年。极其珍藏防护。数尽自毁。摹勒上石。搨久终坏。唐摹晋帖。宋搨已少。囙及印章。尚存秦汉。篆刻。可与石刻并视。得籍金玉以久。琴为雅乐。通絃徽之音。适准象器。其始与河图并出。后相继作。历数百年成断纹。所借木与漆。不能更久也。有孔子列子二式为准则。唐有雷文张越二家制得名。宋置官局制琴有定式不如式者。谓墅斲古琴漆退光尽。色如乌木为奇古胜于断纹。今世有退光漆者假其色也。剑为象器之一。示不可动。动即当伤也。镜以鑑貌。砚以着言。貌为心体。言为心用。离砚则心俗。无救离镜则貌秽不知。 世称柴。汝。官。哥。定五窑。此其着焉者。更有董窑。象窑。吉州窑。古定窑。古建窑。古龙泉。古磁器。古饶器。霍器。彭器。与外国大食高丽二窑。皆有传者。俱不及五窑。本朝宣成嘉三窑。直欲上驾前代。至于漆器又次之矣。其佳者有古犀毗。有剔红。有堆红。有创金。有攒犀。有螺钿。亦无宋以前之物。继宋作者莫能踰也。次第骨董当首象器。次用物以砚为殿。窑器漆器附焉。人莫尚于据德游艺也。立身以德。养生以艺。先王之盛德。在于礼乐文士之精神。存于翰墨。玩礼乐之器可以进德。玩墨迹旧刻可以精艺。居今之世可与古人相见。在此也。助我进德成艺。垂之永久。动后人欣慕在此也。舍是而犹重之则泛矣。然而较之躭于声色者又远矣。然后知骨董一句为目前大用也。天启元年(西元一六二一年)二月望日书竟。董其昌。(行草书)。

印记资料:

题跋资料: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收藏着录: 谭伯羽谭季甫先生昆仲捐赠文物目录,页234、433
文章标签: 骨董

猜你喜欢

杜甫谒玄元皇帝庙诗
芳树遥峰图
仿古山水册6张 山水图
仿古山水册
仿古山水册8张
仿黄子久江山秋霁图卷
仿宋元人缩本画跋册14开86
封泾仿古图
临米芾方圆庵记
书扇页纸本
书札册
行楷洛神赋卷 绢本
答诸友诗卷行草绢本
赠张抱一草书诗卷 绫本
杨循 行书石夜游
书扇页纸本
行草书金山寺诗立轴 绢本
济阳登太白酒楼却寄施湖州(草书)
0.084328s